一个来自都柏林的爱尔兰男人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一个典型的都市男人。只有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才能让他倍感心灵的宁静,他喜欢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并且乐在其中。
22岁时,他出走家乡,背弃自己的祖国,成了一名“流亡者”。从此,他游历了许多大都会,感受着物质生活带给人们的极大乐趣,然而,恰恰在这时,他决定动笔写作,用文字去描绘家乡与祖国,他说:“我的宗旨是要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历史谱写一个新篇章。”
有人评价他运用语言的技巧仅次于莎士比亚。有人说他是英语语言文学史上最彻底的改革者和创新者。有人说他的思想仿佛“米诺斯迷宫”。一切与他有关的事情都显得格外奇特。
乔伊斯为何选择“流亡”
乔伊斯说,“流亡”是必须的,那是为民族精神而献身,那是成为艺术家的必由之路。
“流亡”后的乔伊斯觉得报效祖国的时刻到来了,他将以局外人的身份,用绝对客观的眼光评说都柏林和爱尔兰。
作为艺术家的乔伊斯,公认的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散文文体和一种崭新的小说形式。他抛弃了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不让作者带领读者“游览”故事,而是展示人的精神世界的最广阔图景,把读者带进灵魂深处,从而发现他们各自的灵魂。他所运用的文体和结构来源于他本人对文学和历史的独特理解。
在他看来,文学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的抒情,有感而发,作者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第二阶段,比较复杂的“叙事”,作者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生活,也描写其他人;第三阶段,完美的“戏剧”,艺术家不再是作品中那个全能全知的上帝,要像造物主一样,隐匿于他的创作之后和他的创作之外,无踪可寻,超然物外。这就是乔伊斯所追求的阶段,也是造成艺术家“逃亡的”根本原因。
都柏林已“病入膏肓”
乔伊斯一家几代人都生活在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都柏林人》,这部发表于1914年的短篇小说集,以都柏林为背景,描写了爱尔兰民族在道德、精神乃至社会各个领域里的瘫痪状态,爱尔兰已病入膏肓,都柏林是“瘫痪的中心”。
在《都柏林人》中每个故事还互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篇《姐妹们》中,写小孩子们要解开神父之死的“谜团”,最后发现竟然是“神父的圣职”把他逼上绝路。
第二篇《一次遭遇》写一个小孩寻找新鲜生活的理想的破灭。
在第三篇《阿拉比》中,小孩逐渐长大,心中有了朦胧的爱情,到“阿拉比”集市去为心上人买件礼物成为她人生的理想,然而当她走进“阿拉比”时却发现那里“像教堂一样阴森、死寂”。逃走,她必须逃走!弗兰克会救她的,会给她带来生活,或许还有爱情。但眼下她只要生活。
第四篇《伊芙琳》里,主人公伊芙琳渴望逃离都柏林,到达自由之都。就在出发的那一天,她失去了勇气,她意识到都柏林的精神瘫痪已经深入她得心灵,自己没有能力去迎接自由了。
《死者》是最后一篇故事,也是《都柏林人》中写的最出色的作品。一首歌引起格丽缇对早逝恋人的思念,恋人在一个雨夜前来给她唱这首歌,不幸感染伤寒而死。她对丈夫加布里埃尔倾诉了这段凄婉动人的往事,加布里埃尔感到既羡慕又嫉妒,“他自己从不曾对任何一个女人有过这样的感情,然而他知道,这种感情肯定是爱”。《死者》象征了都柏林虽生犹死。
艺术大师——乔伊斯
来自都柏林的男人乔伊斯,最担心的恰恰是被都柏林那种“瘫痪气息”所感染,刚刚大学毕业他就选择了“流亡”,背井离乡来到法国,后来又去了英国和意大利,最后客死瑞士苏黎世。
“流亡”的确使他清醒,但也使他痛苦,他一辈子也没忘记他的祖国爱尔兰。
1882年2月2日,乔伊斯出生于都柏林,兄弟姐妹共有十六七人之多。父母把小乔伊斯送进天主教耶稣教会学校,期望他能成为一名神父。
乔伊斯聪敏好学,成绩优异,对诗歌、拉丁文和语言研究更是感兴趣。1899年中学毕业后,他进入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现代语言学,这时,他开始厌倦宗教,认为宗教不足以成为人们一生的信仰,也无法治愈现代社会的疾病。
利用闲暇,他阅读大量被教会禁止的书籍。他迷恋上易卜生的作品,为此他学习了挪威语,在大学期间,他还发表过几篇关于易卜生戏剧的论文。
1902年,大学毕业,出于对宗教的厌烦和对都柏林庸俗无聊的社会的鄙视,乔伊斯离家出走了。从1904年到1914年《都柏林人》出版的整整十年间,他埋头苦学,试图冷静地分析造成爱尔兰社会腐败、都柏林精神生活瘫痪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1904年,乔伊斯结婚。据说,他的夫人是一位强悍精明的女子。他们在瑞士苏黎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到了意大利的利亚斯特。
一战爆发时,乔伊斯正在苏黎世,因为战时物资匮乏,乔伊斯一家生活相当贫困,为了表达对战争的憎恨和蔑视,乔伊斯从来不在作品中直接提及这场战争。1920年,他们定居巴黎,二战爆发后,再次迁往苏黎世,1941年1月13日乔伊斯在苏黎世病逝。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是乔伊斯第二部成功作品。这部作品和《都柏林人》一样,带有深深的都柏林生活色彩,多数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斯蒂芬·代达罗斯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再现了他从童年、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以及外在世界给予他的感受。
从这部小说开始,乔伊斯逐步进入意识流小说的实验领域。为了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意识流动,乔伊斯先让叙述者退出作品,然后用大段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去提现外部客观世界的变化和冲突。
他的一个高明之处是,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英语词汇,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变化多端的词藻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思维。小说还大量的运用象征手法。
主人公的名字代达罗斯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一个雕塑家的名字,雕塑家代达罗斯技艺精湛,国王怕他离去而把他囚禁起来,他自制了一双翅膀,飞跃海洋逃出桎梏。代达罗斯的典故象征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主题——艺术家必须逃离束缚他思想的家庭、社会及宗教,而且艺术家也能借助艺术的力量飞向一个神奇美好的新世界。
意识流小说经典之作——《尤利西斯》
谈论乔伊斯,就不能不提《尤利西斯》(1922)这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依然以都柏林社会生活为背景。
《尤利西斯》是最夸张的作品,在最后一章里,为了充分展现主人公的意识流动,文章竟然一连四十多页没有段落分隔、没有标点符号。与其他意识流小说相比,除了内心独白、象征、想象之外,作者还使用了蒙太奇、梦幻、呓语等技巧。
尤利西斯,就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乔伊斯以此做书名,目的是借用古代的神话传说,表现现代社会的历史,“展示一个在罗马天主教会和大英帝国的主宰下饱受蹂躏、濒于毁灭的社会无可挽回的分崩离析”。
《尤利西斯》是最具争议的作品,才刚刚出版即被查禁,原因是其中有不少“不堪入目”的情欲描写。就连乔伊斯的兄弟姐妹也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承认和他有亲属关系。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价值,现在它已被评为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结语
乔伊斯热衷现代都市生活与他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有关。乔伊斯喜欢大都会,因为那里可以感受新鲜气息;乔伊斯喜欢四处漂泊,因为没有哪一个地方可以束缚住他的心灵;可是,乔伊斯从来没有忘记他是一个来自都柏林的男人。
(参考资料:《外国文学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