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不怕狼一样的帝王,就怕猪一样的朋友!

昨天一位读者来信,把我大批特批了一顿。为什么了?因为我近日写明朝的文章太多了。他说明朝的皇帝那么变态,明朝的后宫那么淫乱,明朝究竟有什么好的呢?你为什么不写写宋朝了?你看在宋朝,读书人的待遇多好!

看了这位读者的批评,我也深刻地作了一番自我检讨:我是不是把明朝写地太好?于是我立刻把最近几天发表的文章又认真地审阅了一遍。我发现,我并没有把明朝写地多好,也没有把明朝写地多坏,我只是在写我自己对文学和历史的一些个人见解罢了。

可是,当我认真向这位读者做了一番解释后,他依旧不依不饶地指责和批评,甚至口出恶言,到最后我只能选择沉默。现代社会,人人平等,处处民主,一个普通人想要保持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是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历史上,为了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可以说不计其数。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读书人都是极受尊敬的。一些帝王还为此制定了法律,明文规定不能对文人士大夫用极刑。可是,明朝初年,却有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被最高统治者处以极刑——腰斩。这个诗人就是高启。

高启,字季迪,晚号槎轩,江苏苏州人。他生性狂放不羁,耿介傲岸,蔑视王权。在入明以前,他写了很多表达自己高洁品性的诗作,如《青丘子歌》“蹑屩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羞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全然一派陶渊明式的清高和李白式的洒脱。

元末,生灵涂炭,政治黑暗,高启有感于世道浑浊,于是毅然选择隐居青丘。此时的高启,虽身在江湖,却心系百姓。他在《晓起春望》中说:居闲厌寂寞,从仕愁羁束“。所以,当明初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以“修元史”为名,请隐居山林的文人大家出山为国效力时,高启对新潮是充满希望的。

他踌躇满志,奔赴南京。途中,在《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中高启写道:英雄乘实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来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然而到了帝都南京之后,他才发现一切都是他想当然。

在任职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文人和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残忍屠戮;慢慢地,高启意识到朱元璋任用他并不是真心欣赏他的才能,而是为了笼络文人,以巩固自己的皇权罢了。这对生性孤傲的高启来说,简直就是对人格的极侮辱。

在他眼中,保持个人精神的独立远比为帝王尽忠要重要得多。如果让他在两者之间作已一个选择,他当然会选择前者。哪怕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于是,在做了不到一年户部侍郎后,高启就坚决辞官回乡隐居了。

在高启心中,高高在上的帝王并不可怕。因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对他而言,真正可怕的是失去个人精神的独立和自由。

创作《宫女诗》讽刺明朝后宫的淫乱现象

有关封建宫廷内闱淫乱的宫词,历来都是文人们刻意回避的话题。可高启却在自己任职新潮期间,创作了一首诗尖锐地揭露出明朝宫廷里的淫乱现象。虽然整首诗含蓄婉转,点到为止,但确实胆大之极。

这首诗就是《宫女图》:”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一位宫妃侍宴大醉,被女仆搀扶着回宫。小狗隔着花丛朝人影空吠,然而,夜深人静,宫禁深严,这么晚了有谁会入宫禁呢?小狗隔花而吠的影,看似扶醉归来的宫妃的影,实际上是另有一个人的身影。末句的疑问号点明另有他人。所以,这首诗写的就是后妃私通之事。

传闻,明太祖朱元璋看到这首诗后大怒,愤恨不已。只是碍于高启的名声,没有立刻将其治罪。然而,朱元璋怎么可谁放过高启了?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然而,对于高启来说,豺狼一样的君王,他何曾惧怕过?

就怕猪一样的朋友:一个叫魏观的人

高启辞官回乡后,靠授徒自给,日子平静充实。如果不是一个叫魏观的人来访,或许高启的人生就会这样宁静地过下去。可是命运总爱开玩笑,谁也未曾料到,这个人的到来竟给他遭来杀身之祸。

这个魏观是高启曾任职翰林院时的同事,素来仰慕高启,是高启的忠实粉丝。高启虽然孤傲,但对朋友却还是真诚热情的。这次,魏观又恰好调任苏州知府,一来二去,两人的交往渐渐频繁,慢慢就成了朋友。

一天,这个魏观要重修府衙,想把府衙迁回旧址:张士诚的王宫。对此,高启隐约感觉不太合适,所以劝告了魏观很多次让他重选地址。然而这个魏观固执己见,并没有听从高启的建议。等府衙修建完成后,魏观还特地请高启写一篇贺文以示纪念。

一开始,高启是非常不情愿的。因为他虽然无惧政治上的迫害,但也不愿意轻易以身犯险,给人落下口实。无奈,高启生性纯良,最后碍于情面还是答应了。这篇贺文就是《郡治上梁文》。然而,谁也想不到,就是这篇文章把高启送上了断头台。

在民间,新房落成,朋友亲人写文庆贺,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错就错在这个魏观不该把新府衙修在张士诚的王宫旧址上。这个张士诚在元末群雄并起时,曾是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死敌,后被朱元璋所灭。在他的王宫旧址上修建府衙,不是受人以柄吗?

果然,新府衙落成后不久,魏观就被人告到了朱元璋那里。

朋友的愚蠢把高启送上了断头台

新朝初定,百废待兴。为了迅速巩固新政权,身为开创者的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高压政策,大肆诛杀开国大臣和著名文人。作为帝王,他更是生性多疑,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的无限联想。然而他派来的钦差大臣调查了很久也没有查出什么所以然来。

为了向生性猜疑的朱元璋交差,这个钦差只好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即使是鸡蛋也要挑出一根骨头来。就在这时,这个魏观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明知钦差来者不善,却还要往枪口上撞,竟然带着钦差去看府衙落成仪式上的碑文,这篇碑文就是高启写的《郡治上梁文》。

这一看,坏事了。钦差在碑文中发现了“龙蟠虎踞”四个字,便立马上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一看,暴怒不已:好呀,你不仅把府衙修在贼人张士诚的王宫旧址上,你还说这里是“龙蟠虎踞”之地。难道你是在说张士诚才是真正的帝王之象吗?

此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提起来了高启的那首《宫女诗》,于是雷霆大怒的朱元璋二话不说就下旨把高启关进大牢,不久就判了腰斩。可怜,一个有这梅花一般品性的的诗人因为一个友人的愚蠢竟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失去了生命。真是令人痛惜!

高启一生,孤傲不羁,从来不把什么权贵高官放在眼里。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他也无所畏惧然而,越是有才华的人,在对人处事上反而越谦和真诚。可是,也正是这份谦和真诚让他被友人的愚蠢连累,枉送了性命。

所以,在这里,高启最想告诫大家的就是:交友需谨慎,愚蠢害人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启:不怕狼一样的帝王,就怕猪一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