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7、获得“共同体感觉”的法门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那怎么建立起共同体感觉呢?阿德勒说需要做到以下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以及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是有本质区别的。自我肯定的意思是我明明做不到,却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这其实是在对自己撒谎。而自我接纳呢?是如果我做不到,那就诚实的告诉自己我现在还做不到,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举个例子就容易理解了,比方说我考试得了60分,如果我对自己说:“是我运气不好,其实我完全可以考100分的。”100分才是真正的我,60分只是外部

他者信赖(红黑游戏的原理)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关键词“他者信赖”。他者信赖所指代的就是相信他人吗?

信用与信赖是有本质区别的。什么是信用?他是有附加条件的。比方说,我们从银行贷款,需要提供抵押。金融机构评估我们的偿还能力然后放贷给我们。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还钱的话我才借给你”,这是信用。

但是阿德勒却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并不是信用,而是信赖。就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无条件的相信,这就是信赖。提出他者信赖,可并不是要抢占道德意义上的制高点。哲人解释说:首先,他者信赖,也许会被欺骗,被利用。但是当我们站在背叛者的立场上,如果有人即使被我们背叛依然无条件的相信我们,我们还能对这样的人屡次做出背信弃义的行为吗?

遭遇到背叛我们的内心确实会有痛苦,但是浅显的人际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很小,关系破裂带来的痛苦也一样很小。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才能给我们来带深刻的幸福。其次,信赖的反面就是怀疑,假设我们把人际关系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朋友、怀疑恋人、怀疑家人,那生活中处处都将充满怀疑,这样是无法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的。

他者信赖,是构筑深厚的关系的前提。如果我们一味的担心被欺骗被伤害,不敢去信赖他人,那最终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当我们拿出信赖他人,拿出加深关系的勇气,人际关系的喜悦就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才会随之增加。

当我们做到了自我接纳,同时对别人寄予了无条件的信赖,这个时候,他人就都变成了伙伴。当把他人看作伙伴,我们自己就能够在所属的共同体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他者贡献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就是他者贡献。我们此前一提到贡献,想到的多半是发扬自我牺牲的精神,为周围人无偿付出。而阿德勒口中的他者贡献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他反对这样的行为。阿德勒确实是要我们为他人,为共同体作出贡献,而这样做的同时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哲人给了工作重新的定义,他说工作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是在通过工作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怎么理解在共同体感觉的前提之下,他者贡献是为了我们自己呢?最容易理解的共同感觉,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家里的晚饭之后,一片狼藉。孩子回到了自己房间,丈夫坐在沙发上玩手机。而只有妻子在收拾餐桌。这个时候妻子会不会产生“为什么你们都不来帮我”或者“为什么只有我干”的怨言呢?其实并不会,即使妻子没有听到丈夫或者孩子的一句谢谢,他心理也是清楚的明白,我对家人有用,家人都被视为“伙伴”。所以妻子在家这个共同体当中就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样的,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共同体感觉,我们就应该会去思考我能为伙伴做些什么?而不是别人能为我做什么。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他们三个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我们才能不惧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

也正因为我们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把他人当做自己的伙伴,我们也才能做到他者贡献。

也正因为对他人有贡献,我们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这是阿德勒教给我们的,找到共同体感觉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幸福的方法论。还是那句话,真正的理解阿德勒的思想直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并且去实践。

人生和谐

觉得全世界都笑话自己口吃的人,是用事物的一部分来判断整体;而工作狂则是只关注到了人生当中一个特定的侧面。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人说,因为工作忙,所以我无暇顾及家庭。这其实就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逃避其他责任。

很多人都只能靠“行为标准”来认可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工作辛苦,挣了钱养活了家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自己就是家里最有价值的人。要用存在标准,而不是用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来判断别人的价值。

找到共同体的感觉,这是阿德勒给我们人际关系,乃至是人生幸福的终极解药。不管我们现在是学生,是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都要时刻把自己与社会、与更大的共同体链接起来,为他人做出贡献,并且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自卑情结、我们的困惑都可以在共同体感觉当中得到化解。

仁者不忧

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在内的许多商业大佬,他们都拿出了真金白银去做慈善,他们都遵从了来自于更大共同体的召唤,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做到了他者贡献。特蕾莎修女也是这样一个为了共同体,为了社会、为了全世界穷人而活的圣人。

这些接受把自己置身于更大共同体,不断的做着他者贡献的人们,他们所做到的就是孔子口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啊。

我扪心自问,无法成为特蕾莎修女一样的圣人,但是我可以朝向阿德勒所指明的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价值与社会这样更大的共同体的价值相连接,这并不是我们挣到多少钱才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通过为共同体创造价值,通过对他人的关心,通过他者贡献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抵达人际关系终点的方便法门。否则不管我们挣到多少钱,换多大的房子都没有办法将之兑现为真正的幸福,而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内心一定可以获得平静,生活也一定可以感到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7、获得“共同体感觉”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