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磨蹭了!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拿出手机给自己设一个10秒钟的倒计时,这10秒钟里想什么都行,就是别想一只猴子,别想这只猴子是大还是小;也别想这只猴子是灰的,还是棕的。总之,就是别想这只猴子。来,开始倒计时……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能做到吗?可能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有只猴子在荡来荡去,根本想不了其他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大脑神经有两项功能: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在刚才10秒钟的时间里,“猴子”是兴奋的,如果我们要做到别想“猴子”,就需要使用抑制的功能,把它压抑下去,这个很难。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额叶就是我们大脑专门负责抑制功能的区域。所以让一个孩子“别怎么样”很难做到。比如说今天我要出门,临出门对孩子说“妈妈上班了,你在家别吃冰激凌”。结果我出门了,孩子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冰激凌,表面上他写着作业,其实一直在惦记冰激凌,所以想用“别吃冰激凌”去压制这种冲动很难。

当我们大声对孩子说“别磨蹭了”,孩子听到后,在大脑皮质里兴奋的是“磨蹭”二字,孩子只听到这个负面评价,并且他会用这个负面评价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都是建立在父母和老师评价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唠叨这句话,孩子会将这个评价内化,成为他对自己的评价。他会给自己贴上一个“磨蹭”的标签。这个标签一贴上就麻烦了,当他下次再面对作业,有点儿想逃避的时候,这个标签就会跳出来发挥作用,就像电影脚本一样指导他下一步的行动,让他变得更加磨蹭。所以“别磨蹭了”真的像魔咒一样,会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更磨蹭。

要想打破“别磨蹭了”的魔咒,需要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的期许,就要在批评和给建议时慢下来,不说负面言语,在找优点、找行为特点、想办法时快一点,能够真正抓住孩子的行为特点,用正面言语来表达内心期望,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暗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磨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