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死,就有未来!

图片发自App

                     

俞敏洪老师那篇《摆脱恐惧》演讲,每天下班休息的缝隙习惯戴上耳机打开了来听。一来一回就耳熟能详了。但熟悉归熟悉,每次听,召集回来的能量有增无减。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是惭愧的:在那个年代,都是草根平民出身的马化腾,马云,俞敏洪能成功,在这个信息比以前先进100倍的年代,你们没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可是为什么作为90后,新时代的一代弄潮儿在社会摸爬滚打中却常常连自己都养不活呢?细细想来,多想地下有个缝可以收留我。


嫌苦喊累的,仿若温室里的花朵般不禁催,似乎是很多怀才不遇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我也不例外。


赶着这波互联网浪潮,五湖四海的牛人和成名之路都能通过网络这个窗口一探究竟。方法那么多,通往罗马的道路那么多,我们为什么依然还有那么多借口呢?


同事小高,广东人,娇小玲珑,长得也算清秀可人。在一起共事几个月,发现她对未来很少聊未来,每天下班总是拉着同事陈一起去逛美食,吐槽老板和工作,边吃边喊累,每天睡到太阳晒屁股,似乎生活中除了吃,就只剩下睡和玩了。


但是奇怪的是一方面混吃等死,一边她又很不甘心每个月领那么点工资,不甘心替别人打工。活脱脱那种晚上想着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回原路的典范。



类似这样的想要过上好生活却又不想付出代价的女孩真的很多,小高只是其中一个代表。



看着她们每天估摸着怎么消磨着时间,怎么无聊着翻着看了又看的抖音段子,我心里直感觉到自己在她们俩中不合群,格格不入。



但是又不想为了合群,为了取悦别人而随波逐流。明明想去看书写字去学点技术的,却为了怕别人说自己高傲不好相处而跟着一起去大街小巷去混日子。对不起,真的做不到,只能一个人谋划着时间的规划,被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心里有一个很热烈的兴趣,常常为了它,可以熬夜到三更,只为了写出自己喜欢满意的作品。常常写到情深处,废寝忘食,一点也不觉累。但纵使这样,还是不受周围人待见,身边人见此就会各种劝好好地找个人结婚生子,当个全职家庭主妇得了,你还想怎样,你一没背景,二没钱,你还做作家能,真的痴人说梦啊。



有时候,周围一致这样的论调真的会让人受到影响,很多时候写着写着没有起色,很多时候被拒稿,很多时候没有被认同,我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要放弃这么些年来一直守护着兴趣?



说实话,我放下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看书,也没有去写文章,一个人无聊时刷着朋友圈,聊微信来打发时间。但长此一段时间,让我怕,让我嫌弃那个毫无追求的自己。



后来断断续续地看着也有一会没一会三分钟热度地写着,没有收到生活给的惊喜,有的只是很多很多醒悟的后悔和遗憾。



生活在“家徒四壁”,“坐井观天”的圈子里,好像除了唯唯诺诺地去谋生,其他的那些梦想什么的都是奢侈,有被嘲笑的风险。



直到在四通八达的网络窗口中,看到了一代草根外卖小哥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看到马慧娟6年来,在日后极其恶劣的西北环境里农忙之余用手机摁下了几十万字,直到“马慧娟”那被埋没多年的名字又重新回到人民的视野当中,我狠狠地落泪了,他们的一炮而红告诉了我:孩子,如果你真的热爱,请你千万别放弃,哪怕你处在何种境地。

图片发自App




看着雷海为小哥,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给千家万户送外卖,却不忘在休息的缝隙,在空余的零碎时间里背诗词读诗词。



翻开马慧娟的《溪风絮语》,看着稀薄而单调的西北大地在马慧娟的笔下生花,每一件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小事都在马慧娟深厚的文学功底下变得妙趣横生。我深深地拜倒在这位农民出身的作家笔下,她就像是一个巧妇,在贫困的生活里,握着那几道简单的食材烹饪出称得上是“人间美味”的佳作。

图片发自App



她成功地做到了就算盖住了名字,也依然会吸引大量的读者的受人欢迎尊敬的作家。



周围人用屡屡不敢尝试的知难而退告诉我谋生和理想不可兼得,雷海为和马慧娟用“身在泥泞之中,仍仰望星空”的态度和行动告诉了我:一切皆有可能,坚持你内心的热忱,心若不死,就会有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若不死,就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