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爸爸逼幼子幼女学高数,妈妈申请人身保护令:书读得越多,越做不到这件事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南京的毛先生系博士毕业,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七岁,女儿五岁。

这个毛先生经常向两个孩子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让两个孩子学习文言文、高等数学,并且一学就学到深夜。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么小的孩子,除非天才,而天才又有几个?你让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去理解很多成年人都无法理解的高数?

理解不了怎么办?就打,就骂。毛先生的妻子就表示,其在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最后,不得已,他的妻子只得申请人身保护令。

又一个鸡娃鸡到疯魔的人。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不一定对)。好像家长学历越高,对孩子的教育就越焦虑。

不知道是不是他们“龙生龙,凤生凤”的心理在作祟,还是说他们本身的好胜心就更强一点。(因为更强的好胜心,所以他们取得了更高的学历)

我上学的时候就有一个疑惑,好像老师的子女学习成绩都要更好一点。我们那时候就有好些同学就是教师的子女,他们的成绩基本都是靠前的。

我曾经认为,一定是他们更聪明一点。

后来发现,聪明只是其中一点,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作为老师,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比父母不是老师的孩子的成绩差。

班上曾有一个跳级的同学,就是老师的孩子。

有人说,是因为老师首先得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去教其他孩子,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吧。不然的话会被人指摘,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还来做老师。

好像有点道理。

不仅仅是老师,身边一些自己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更高。比如我哥。

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工作还算可以,至少在村里算是光宗耀祖了。

他对孩子的教育虽然没有上面那个博士爸爸那么疯魔,但是也比一般家庭要严苛许多。

孩子不理解的时候也是打骂,也报了很多的课外班。

我试着分析了一下他们的心理。

他们是因为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切实地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这种好处,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获得。

还有一点,或许他们自己不想承认,那就是自己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不可能允许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差。

毕竟中国向来有句古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还有一句古话是“望子成龙”。

不说每对父母,至少大部分如此。没有成”龙”的父母如此,成了“龙”的父母尤甚。

用现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阶层下滑。他们是从泥泞中爬出来的人,好不容易才挣脱了原有阶层。这样的人是不会再想回到泥泞中去的。

然而,他们在保住阶层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他的孩子或许只是一个普通人。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接受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第二个阶段是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第三个阶段是接受自己的子女是普通人。

深以为然。

有人做过研究,人群中,智商超过130的人只有2.3%,天才儿童就更是千载难逢了。

也就是说大家的智商从出厂的时候基本都是差不多的。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自己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北大教授丁延庆也吐槽过自己的女儿不如自己。

哪怕他们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他们的孩子也很可能只会是一个普通人。

古人都懂得,一代英雄三代痴。

而我们踩在古人的肩上却还在拔苗助长,用不切实际的方法逼孩子成长?

热播剧《小舍得》早就为我们揭开了真相:“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扰在于,将来我们的孩子,很可能考不上我们毕业的那些院校。孩子长大后,收入不如我们,职位也没有我们高,这或许是我们必须学着接受的事实。”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逆天改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士爸爸逼幼子幼女学高数,妈妈申请人身保护令:书读得越多,越做不到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