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人,向何处生——《人生》

马云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18岁时我再度高考失利,应聘了五六个工作都没人要,只能去当送杂志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踩三轮车呢。” 而我,在高中时第一次读到路遥的《人生》,那时候还只觉得那是一本简单的小说,无法领会到其中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更别说理解留在书籍封面其他大家的赞美之词,现在成长不少,接受的东西也多了起来,渐渐地好像摸索到了高加林所在的那个世界。

《人生》——路遥


一、作者简介

路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二、作品简介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

《人生》主要讲述了农村小伙高加林在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教室,但却被村长的儿子所取代,做回农民。在高加林最痛苦难熬的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没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进他的生活,但后来他又认识了城市姑娘黄亚萍,三人之间产生感情纠葛。后来他进城之事被告发,他又回到了农村。

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三、人物形象

男主:高加林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刘巧珍

抛开感情不谈,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坚强和豁达,即使在遭遇情感变故的时候并没有像一般女性一样任由自己软弱消沉,觅死觅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后埋怨活着没有意思。巧珍没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里的才子,但是这种优劣的对比却在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时候颠倒了,也许正是因为巧珍的没有文化,从小在乡野山间长大才让她对于世事无常的得意失意没有过多计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负清高的文化人才对于生活百般挑剔。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路遥的这个故事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他仅仅是纷繁复杂的人生游戏在某个人某个地方的缩影。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人生》这篇小说的一个注解。

再次读完《人生》,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在世界上充满了无数你无法左右的无奈,你单薄的臂膀无法与他斗争时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遗憾,但人需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坚定地按照自己的选择走下去,你才能收获那些你所失去的,才能弥补曾经的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以为人,向何处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