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从捣鼓文字到琢磨事情

       我参加日更也有400多天了,从刚开始的不得要领,到现在的稍有头绪。在这期间,我经历了随便写、模仿写等阶段,慢慢的开始从捣鼓文字变成琢磨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一些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第一阶段,凭着感觉写

        刚开始写日更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记录流水账,把一天发生的重要事情都记录一下,偶尔觉得有必要思考的事情,会重点分析一下。实际上在运行的时候,这种情况非常小。有的时候为了凑更,甚至会写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而且大多数都是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写的这些文章大多“大”而“空”,有的时候感觉“放之四海而皆准”。读起来朗朗上口,仔细琢磨,感觉不解决任何事情。出现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对复盘的特点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复盘的作用还缺少足够的见解。

      在我看来复盘和文学创作的最大区别在于,文学作品没有特定的对象,预留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每日复盘则是写给自己的,为了改进自己的缺点,我必须紧盯问题,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可验证的措施。如果一篇复盘日志,没有解决什么问题,那么肯定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阶段,模仿权威写

        经历了凭着感觉写的阶段,我慢慢的认识到自己日更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避免日更仅停留在时间的积累上。我开始参照一些自我复盘高手的文章,有针对性的撰写。刚开始“照葫芦画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慢慢的开始逐渐出现了僵化,有的时候将精力花在了日更的格式上,有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文章对仗,说一些老化、僵化、程式化的内容。

      就像富兰克林刚开始学写作的那样,写作肯定离不开对前人经验的学习和对权威范例的模仿。但如果一味地迷信盲从,墨守成规,没有突破和创新,最终我也会走入死胡同,变成为了日更而写的那些人。所以我在写的时候,要学着与时俱进,要写出自己的新意,写出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写出每日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第三阶段,带着主题写

       就像小时候学吃饭那样,经历了观察、模仿、纠正,我们通过自己的慢慢实践掌握了吃饭的方法。同样的,写作也离不开模仿,但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实践。一篇文章不一定要内容丰富,但是主题一定要突出,以往我写日更的时候,特别是利用它进行复盘的时候,说的方面多而杂,总感觉让人抓不住头绪。在读者的反馈中,在对高阅读量文章的细致拆解中,我慢慢总结了一些规律,在语言上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在内容上力求做到主题鲜明、言之有物。既要有缜密的分析,又要有深刻的总结。因此,优秀的公文,应该是“好看”和”有用“的有机统一,是”捣鼓文字“和”琢磨事情“的完美结合。

        无论是语言上的可读性,还是内容上的指导性,都离不开创意。这种创意,既来自我对文字的娴熟驾驭,更来自对事物的理性剖析;既是语言上的深入浅出,推陈出新,更是对工作的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只要我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就能写出形神兼备的日更优秀佳作。用自己的文字精进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就是从捣鼓文字到琢磨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