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实现了小目标还是不幸福?关于幸福你应该知道的

在纪录片《幸福指数》刚开始时,有这样的一个场景:

在中秋节的前一天,三年没回家的周天翔,带着未婚妻小可打算回老家过节顺带定亲。单从外在条件来看,天翔一派成功人士精英模样。他开了一辆卡宴,西装革履,朗目疏眉。小可也是娇俏可人。两个人在车里也是手牵手,看起来感情很不错。

他们充满期待的回家之旅,却被周天翔接的一个电话意外叫停。

天翔的一个设计图需要修改,被老板喊回去加班。小可不同意,坚持要回家。两人争执中,周天翔喊了一句:“做完这个案子,我就能升设计部经理了。相信我,我做这些是为了让你过上好生活。”小可下车后,愤然离去。


周天翔被打回了原形。他去借车处还了车,老老实实回公司加班。他在北京待了九年,一无所有。

电影并没有一个喜闻乐见的结局,天翔回加班改了设计图,却帮别人升了职。

希望落了空,他一身落寞回到老家,却看到小可和父母在家中准备晚餐,其乐融融。

这是一个将幸福寄托于优渥的物质生活却落空的故事。到底我们得到哪些东西后,才能感到幸福呢?如果你问一些人,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最常见的答案就是钱。比如:周天翔。

然而事实是:长久的幸福并非来源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也许还有人会说,周天翔的物质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他的故事不能证明这个结论。

如果拿物质水平作为幸福度衡量指标的话,韩国人均GDP在2018年破3W美元,按理说,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应该飙升的。而实际情况却是:韩国幸福指数全球倒数,自杀率全球第二。

为什么对物质的迷恋,对进步的渴望,会让人认定得到了它们,就能得到幸福呢?

我在《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图片来源于豆瓣

片段一(P096):潜伏在我们希望当中的是想让我们不停地努力工作的基因。我们跑得最起劲的时候,也是它们最兴奋的时候。一旦我们接近它们所许诺的福乐之境,情感的小球就又跑到前面去了。这样我们时时刻刻被推着去尽全力做事。

在几十万年前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祖先在为了吃饱饭而奔跑。在进化这场游戏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人要比其他人得到的更多,否则就只有灭绝一条路可走。

对物质的占有欲被写进我们的基因里,通过占取过多的资源来增加生存的机会。当老板突然宣布给你加薪2000块钱时,在一段时间内,你会高兴异常。但是你的兴奋并不会维持太久,当你习惯了这个工资水平后,你会渴望更高的薪酬。

基因还在不停地给我们画大饼,永远有一个目标在前方等着我们,还会让我们相信:只要达成了那个目标,我就会幸福。想想看,在那个大草原上,一旦你认为自己攒够了食物,就停止了奔跑,开始尽情享受当下的人,和不停为生存奔波的人,哪个人更容易存活下来呢?

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物质条件相对优渥,最起码人的生存问题解决了,难道还要完全被基因的欲望支配者全力奔波吗?

在获得幸福感这件事情上,感到幸福与为了生存而忙碌这两件事情上并不是非此即彼,完全冲突的。

片段二(P104):这则寓言强调了关于人类幸福的两个真理。第一,只要朝好的方面改变,就会带来幸福,不管绝对水平是怎样的。第二,在物质条件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加幸福。

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在汉语中,对于幸福的解释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并且期待能够将这一系列情绪维持下去。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利格曼把幸福分为可测量的五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成就。并且他认为是这五个元素共同定义了幸福,幸福来源于五个元素的平衡。

对比这五个元素来看的话,有些人所追求的物质水平的提升,可能只是成就的附加结果,对于人的幸福度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获得幸福感呢?

第一,设定合适的期望值。只要事情有变好的倾向,就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我们的大脑喜欢进步的感觉,如果把期待值设定的太高,人在行动时会不断进行衡量,实际和期待的巨大落差会给人带来持续的挫败感。高期望值不能给人带来正向的作用,那么何不适当降低呢?降低期望值后,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让人感觉自己的能力足以应对眼前的挑战,随着行动的推进可以不断缩小现实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情绪和投入都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是伴随行动、目标可能会达成而产生的,并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有所成就则是可以从事情的推进客观看到的。

第二,为你所从事的职业寻找意义。有一个985师范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原籍工作。在无数个结束一天枯燥教学任务的夜晚,他自问:我用尽全力考出去,就是为了回来教小学生吗?我的能力再难提升,我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带着迷茫与痛苦,他边工作边寻找答案。

他看到学生蹩脚的口语慢慢变得标准,他觉得内心有些东西被融化了。他找到了答案:教师的意义就是给学生带来影响,让他们学会更好地做自己。正是因为他的留下,才让更多的学生有了走出去的机会。

不管你在从事什么职业,除了能给你本身带来的物质回报外,还会让谁的生活变好呢?只要你愿意找,总能找到答案。也许这个答案,就是你工作的意义。

第三,营造积极的人际关系。他人是帮助我们度过心情不好时刻的最好解药之一。这个他人可能会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家人、甚至是你的心理医生。但不管他是谁,他都是除了我们自己之外的其他人。

在营造积极的人际关系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着真诚、包容并且尽量让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感觉到愉快,而非强迫自己,相信我你做得到。

曾经有段时间,我心情持续低落。当我想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倾诉时,却发现她朋友圈里整个人呈现出来的状态也不是特别好。我想,如果我再去找她诉苦,那么这算不算两只刺猬抱团取暖呢?

转个念头,我又问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到她?最起码让她心情好起来。我给她发了一串长长的文字,全是真诚的感谢与赞美。感谢她这些年来所给我提供的帮助,以及我眼中的她有多么美好。

在我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自己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两个人的状态同时得到好转。

培根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构造师。你向往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实现了小目标还是不幸福?关于幸福你应该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