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涉密文件载体管控系统

1.1 系统简介

RFID涉密文件载体管控系统是一种基于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非接触式采集射频卡的信息,实现对涉密文件载体的自动识别和监管,该系统集成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输、网络通讯、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和智能卡制作等技术,是实现涉密文件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该系统采用RFID电子标签作为涉密文件载体的身份标识,并与识别感应系统相结合,构建了完整的涉密文件载体自动出入登记和监管报警系统。

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基于军队内部局域网,构建了内部信息架构,不受外界网络干扰你,能够实现涉密文件基本信息和人员基础信息的传递,执行管理部门的控制指令和受管理部门的监督,此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是独立运行的,能够自动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接收,并执行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系统还具备全局掌控和全局信息查询统计汇总的能力,这是传统门禁系统所不具备的特点。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扩展人员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功能,提升对人员、涉密文件载体和设施的自动化监督管理水平。

1.2 系统目标

资产报警:任何标记了RFID身份卡的涉密文件载体进入门禁区域,系统会自动识别其信息和归属人等属性信息,并通过灯光、声音等方式进行报警提示。

人员管理:任何未携带RFID标识卡的人员进入门禁区域,系统会进行报警提示。

分级管理:根据人员级别的不同,系统可以设置允许进出和禁止进出的权限。

智能化:系统可以设置有效进出的时间段和人员,实现智能化的管理。

实时检测:通过网络终端,可以实时查看涉密文件载体的进出情况。

1.3 设计原则

频点选择

本系统采用915MHz的射频识别系统,以满足对监控区域范围较大的需求,并具备同时识别和记录多个标签的能力,915MHz射频识别系统的识读距离可达到2米以上,并且每秒钟可同时识别和处理40多个标签的信息。

实用性

系统具备完备的功能和实用水准,注重实用性,符合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要求,系统的使用简捷,操作方便。

先进性

系统在保持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保持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注重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潮流相符,并应用成熟的技术。

安全可靠性

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接口和工具,以实现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移植性,系统能够与不同厂商和类型的先进产品进行集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充实和提升。

标准化和结构化

系统的配置设计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实现结构化、标准化和模块化,全面体现当前先进技术。

经济性

在实现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系统通过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达到经济性的目标。

1.4 功能特点

1、系统采用非接触加密可读写射频标签,实现管理的无纸化、有序化、规范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标签具有防水、防磁、无磨损、高保密度、抗干扰能力强和防伪性能良好的特点,避免伪造现象的发生,提升系统的安全性。标签使用时无需机械接触动作,通过感应通讯实现数据的安全记录,减少磨损,保证RFID电子标签的重复使用。

2、系统采用SQL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支撑,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完成系统各种参数的设置、数据的采集和统计,进行历史数据查询和错误追溯,并能生成有效的统计报表。

3、图形界面实时、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动态变化。

4、设有操作员登录制度,确保工作疏漏可追溯。

5、各种设备操作简单,符合现场工作情况。

6、网络环境支持TCP/IP协议,并可补充其他通讯协议。

7、系统具备强大的网络查询功能,灵活生成报表。

1.5 系统组成及组件功能

RFID门禁监管系统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现场门禁设备、系统集中控制器和管理服务器及管理工作站。下面是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组件:

1、现场门禁设备

现场门禁设备用于采集物品通过的时间和地点信息,并提供报警功能。主要包括以下设备:

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用于门禁识别和报警功能。

手持监察系统:用于报警后的核实处理和临时检查。

识别感应系统:用于识别和感应RFID标签。

每个门安装1套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天线、读写器和射频标签,用于完成信息采集和识别,从而实现预设的系统功能和信息化管理目标。其中:

(1)天线:在读写器和射频标签之间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2)读写器:阅读器不断产生900MHz超高频载波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用来激活进入该区域的射频卡;同时把天线接收来的射频标签的高频载波信号经过放大后,由软件解调、解码后提取有效的数字信号通过2、数据传输部分传送到3、监控管理部分。

(3)射频标签:电子标签在系统工作区,将读写器天线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再由标签天线发射出加密的识别码无线电信号。

此外,系统还配备动态监测装置,实时监控门禁区域,并结合人员卡应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2、数据传输部分

数据传输部分负责门禁设备与监控室之间的网络连接。主要包括以下设备:

通信电缆:使用双绞线或光纤进行数据传输。

信号转换模块:将RS232信息转换为RS485信息。

数据传输接口:用于传输数据。

3、监控管理部分

监控管理部分负责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通行记录报告、监控记录和统计报表等功能。同时,它还可以与监控系统对接,将数据存入硬盘录像机备查。主要包括以下设备:

数据通信接口:用于与数据传输部分进行通信。

监控主机和监控管理软件:用于处理数据并生成报表。

HUB/MODEM:用于网络连接。

网络终端:用于实时监控物品进出系统状态。

1.6 系统架构图

RFID涉密文件载体管控系统_第1张图片

1.7 系统功能图

RFID涉密文件载体管控系统_第2张图片

1.7.1 电子标签在资产上的安装

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型,RFID电子标签的成品形式和安装方式也会有所不同,RFID电子标签可以分为三类,分别用于不同的资产,具体如下:

1、纸质标签:这种标签包含了资产的基本信息,如所属单位、负责人、权限等,可以将纸质标签粘贴在资产上,并通过手持监察设备随时查看标签中的信息。

2、工作牌标签:将RFID电子标签制作成与人员工作牌大小相同的形式,可以在标签上印刷相关人员的照片和其他信息。

1.7.2 RFID电子标签在人员证件上的安装

将RFID电子标签直接制作成与人员证件大小相同的标签,可以在标签表面印刷相关人员的照片和其他信息。

人员进出管理系统功能概述:

基本资料:录入使用单位类型、员工情况、职务、正常工作时间、管理级别等基本信息。

机构设置:录入机构名称、类型、电话、传真、通信地址等信息,并建立相互关系。

员工管理:进行员工发卡和注销卡的操作。

发送和接收:包括读取设备时间、设置设备时间、清除设备历史记录、设定人员等操作。

数据采集:将设备的历史记录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处理。

查询报表:可以查询机构报表、员工报表、员工持卡情况、设备资料表、设备准许人员报表、打卡记录表、设备事件报表等信息。

1.7.3 门禁系统的安装

在营门区域的前后一定距离内安装红外监控设备,没有人员通过营门时,营门区域安装的天线处于休眠状态,不发射无线电信号。

1.7.4 系统记录人员和资产的进出情况

当有人员触发红外探测后,RFID电子标签天线开始工作,读取场区范围内的所有RFID电子标签,一旦检测到人员或涉密资产的标签,系统会立即进行分析判断,并将结果反映到监控终端上。同时,系统会通过灯光和声音报警的方式提醒相关人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服务器,运维,零售,物联网,自动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