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思:教与学

01

这几年因为本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不少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及技术培训人员打过交道,感受到了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做事风格不同。

几番接触下来,有这样的印象,企业什么事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章规程。再小的事都有一个详细的方案和规则,用来考评评估,用来量化。

我们做事往往是先开会把大致方案定下来,接下来的操作,还有一定的空间。在做的过程中感到需要细化,那就再去完善。

我们都很注重做事效率,企业更注重效益。

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已经先把这件事带来的收益计算好。商人逐利没有错,但有时有些斤斤计较,给人感觉急功近利。

我们所在的行业是教育,它的效果,有时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能在人的身上体现出来,甚至几十年。所以大家的心态往往会平和一点,按部就班,没那么急。但也可能和现行的评价制度有关,没人给你做的任何一个活动进行量化评估是S级,A级还是B级。

02

在不同的单位氛围下就诞生了不同的工作风格。

比如培训。

我们培训,针对某个主题,从用户角度出发,先讲清楚整个的应用流程。一般分为几个环节,就比如说试卷扫描。

可以分为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硬件和软件准备。如擦拭扫描仪,下载驱动和扫描工具就完事了。

接下来是具体扫描的操作。又要讲清楚,使用什么账号密码登录哪个网站。第1步怎么操作?比如如何下载学生名单下载模板。第2步点击哪个按钮?……等等。

核心思想是让用户明白,做这件事有哪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分几个步骤。里边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有了特殊情况该怎么办?至于更细节的一些问题,那就留待大家实际操作练习中来回答。

03

那天听公司技术培训,听得人出汗。

先讲公司概况,这个可以理解。

接下来分为5个步骤:

培训师一共五张幻灯片,10分钟讲完了,其中还包括演示了一下使用扫描怎么放置纸张。

一头雾水。

无奈站起提问。

1.两个扫描工具分别有什么作用?
2.管理员需要登录哪个平台进行扫描?如何操作,步骤是什么?
    3.特殊问题如卡纸,双张怎样处理?

一问一答把整个扫描流程走了一遍,才算是终于清楚了。

这是培训师最后的总结:

1.安装驱动(华高扫描仪驱动,把扫描仪连到电脑上)

2.安装* *扫描识别平台(扫描程序,使扫描后图像上传平台)

3.设置扫描仪驱动(可忽略,调整放纸方向。)

4.登录扫描平台(选择项目-科目-下载名单-下载模板-扫描识别)

5.开始正常扫描,一次最多放两个考场的内容。

6.特殊情况处理(常见情况建手册。卡纸,双张等)

这样是不是清楚多了?终于搞明白了。这还只是换了一个系统,并不是首次培训扫描仪的使用。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想把技术讲清楚,讲明白,就得完全站到使用者的角度,从他的想法他要做的每件事出发来定这个流程。

同理,讲课的时候若想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或者是提升某些能力。也要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该怎么去学去记,学生思考不通的点在哪里,老师要怎样点拨。

只想着如何把这一节课漂漂亮亮从头到尾说清楚,讲明白,很可能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瞎耽误工夫。

末了还要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没学会,可真是冤枉啊。(所以有些很漂亮的课呀,真的是讲给听课老师听的。嘻嘻!)

一句话,教要从学出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思: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