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之名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种三年的花海仅三天被毁” 。杭州滨江江边公园里,着一大片“粉黛”,因为这草最近频繁出现在抖音里,所以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很多人来拍照时,完全不顾及花“感受”,要么使劲踩,要么一屁股坐进去,原本站立挺直“粉黛”,如今一大片一大片地压倒,让人看着心疼!据说管理种植的是一对老夫妇,三年的努力才有了这一片花海,万万没想到三天就被践踏干净。

我不想说谁对谁错,谁应该负责任,只是想理性的分析与判断。

在犯罪学中有一条“破窗理论”,大致意思讲“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比如在闹市中有一间房子的窗户破了,假如没有人去修复它,那么慢慢的其他的窗户也会破掉,甚至会有人破窗而入。

再比如闹市街边一面墙,原本干干净净。但假如有第一个人在上面涂鸦,哪怕只是很小的一块,若无人制止,并修复,那么慢慢的这整面墙将被大面积涂鸦。

这些花朵也是一个道理,若第一个人前来破坏时有人制止了 ,那么第二个人想要破坏时就会想一想,这样做是不是不被允许的。我不想说国民素质有多么的高,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也不会堕落到如此境地。但事实却发生,这就要讲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第一个做坏事的人,无形中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告诉人们一种假象,这样做是对的。这时第二个人效仿,第三个人效仿,接下来人们争相效仿,坚信自己看到的不会错,于是罪恶酿成了。但第一个人想,我只是破坏了一小部分无伤大雅;第二个人想,别人能去,我怎么不能去;第三人、第四人、第五人……,她们想的已经不是对与错,因为在她们潜意识里这就是对的。

从这一角度讲,花海的毁灭是由管理的疏忽以及第一人,第二人的错误引导造成的。

从另一角度讲,哪怕有管理疏忽,哪怕有错误引导,但作为成年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难道真的就那么容易被引导吗?

我相信,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及时制止了自己的脚步,意识到这样做不对。这些人作为“看客”,没有破坏,只是欣赏。应该算是素质比较高的一类人。

还有一些人,明知道是错的,是道德甚至法律不允许的,但还是做了。他们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有些是看到网上的视频慕名而来;有些是爱慕网红,所以要去网红去过的地方;有些是效仿网红,自己想要成为网红。不论是什么原因,她们在欲望与道德约束的较量下,选择了妥协。这时考虑的就是素质问题。

素质总是与道德挂钩,不禁让人感叹,如今道德力量对于人性的约束还有多少!相比之下,法律的效果显得更加实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是社会没有法律,罪恶横行,人民谈什么安居乐业。社会就好比那一片花海,而警察叔叔就好比是那管理员。若有人践踏花海而无人管理,那么结果只会是社会解体,乱成一锅粥。

如今娱乐乱象,经济乱象,层出不穷。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无论对人生还是对生命的认识都变得越来越狭隘。不管相不相信,但确实如此。很多明眼人都看在眼里,如同上面讲到的“看客”。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愿意并敢于为这片“花海”做出有意义的行动的人并不多。

“花海”是那么的美好,就像是我们儿时的梦想,纯真烂漫。

无论是谁第一个践踏了“花海”,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人,成为那个在引导“花海”走向毁灭的第二个人。若我们继续,结果只能是“花不再美丽,梦不再纯粹”。若我们筑起城墙,捍卫这美丽的“花海”,那么就不会有第三人、第四人、第五人……

在道德与欲望的夹缝中,不同的选择,必然换来的是不一样的结果,不同的人生!

我们都曾纯真过,都曾有梦想,无论多久,无论什么时候,它只是被深埋在心底,等待着被唤醒,在这个世界上发光发热。只要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人生将如这片“花海”般绚烂迷人。

若是爱惜这片“花海”,就请保护好它。如同保护我们最纯真的心灵,最初的梦想般。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花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