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常对一些未知事物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会向家长提出很多问题。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尤其是遇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很多家长都会觉得难以招架,甚至失去解答问题的耐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展。那么,面对孩子日益复杂的十万个为什么,应该如何应对呢?
案例
正在上一年级的山山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不管是待在家里还是出门在外,他的小脑袋里总是会冒出很多奇怪的问题。周末,山山一家去海洋公园。看到海洋公园里各种各样的鱼,山山忍不住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爸爸,为什么鱼会长鱼鳞?”“鱼鳞是用来保护鱼的,没有鱼鳞,水会渗入淡水鱼的体内,对海水鱼来说,它身体里的水分会跑出来,鱼就活不下去了。”爸爸率先上阵,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愧是工科出身的高材生,逻辑严谨,言简意赅。“那为什么海豚没有鱼鳞?”“因为海豚不是鱼。”“海豚不是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山山的父母总是尽可能耐心地回答山山的问题,但是连续回答这么多问题以后,他们真的有些招架不住了。每次一旦回答了山山的第一个“为什么”,他就会提出第二个、第三个……,能连续问上几个钟头,直到问得家长哑口无言,失去耐心。
分析
山山家长的遭遇,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感到似曾相识。孩子为什么总爱问问题呢?
一、愈发强烈的好奇心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越发强烈。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孩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他们,他们小小的脑袋里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正如案例所示,海洋公园里有很多山山感兴趣的新鲜事物出现,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山山总想把事情问个水落石出,于是就会不断地向家长提问题。
二、思维发展的局限性
一年级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脱离幼儿期的范围,他们的思维仍是幼儿思维方式的延续。思维非常具体、形象,逻辑思维尚未发展完全,此时更接近幻想,理解能力也有限。而且由于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常常对家长的解释难以完全理解。如案例中山山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鱼会长鱼鳞?山山爸爸的回答很客观、很正确,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还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就会引发接二连三的问题。
三、家长的表述不清晰
面对孩子的问题,如果家长没有表述清楚,也会引发孩子一连串的问题。通常孩子的许多“为什么”都是非常简单和常识性的问题,对于成人是“1+1=2”,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并不理解这个答案,而会向“1+1为什么等于2”的方向发射自己的问题炮弹。所以,越是常识性的问题,家长往往越没有仔细思考,仅仅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回答,无法让孩子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家长如果因此训斥孩子,等于把自己的不足迁怒到孩子身上。
很多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时没有耐心,或者当自己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就会情绪不好,甚至训斥孩子。长此以往,不仅会扼杀孩子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还会抑制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阻碍他的思维发展。
建议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该都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由此可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其实可以这样做。
一、回答问题前先肯定孩子
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即使孩子的问题再稀奇古怪,家长也应该先肯定孩子。比如,家长可以说“你能想出这个问题,真厉害!”“你提出的问题很有趣,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让孩子在提问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养成遇事多思考的习惯,并在家长的肯定和鼓励中收获自信。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回答问题
家长回答孩子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尽可能把专业的知识术语转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形象化语言来回答。如果案例中的爸爸换一种说法回答山山的问题,山山也许会更容易理解。家长可以这样说:“我们在游泳时要穿游泳衣,小鱼在水里游泳也要穿游泳衣保护自己,鱼鳞就是小鱼的游泳衣。”
三、带领孩子开拓视野
(一)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找答案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问问题的方向等购买适用的书籍。当孩子有问题需要解决时,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来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得到权威的答案,还能引导孩子学会利用“阅读”这一获取知识的工具。孩子的知识越丰富,面对问题时就越容易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二)带孩子走出去寻找答案
孩子的问题通常比较直观,如果可以通过观察或操作得到答案,家长就应该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的答案。比如,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孩子走出去,到公园、植物园、田野等地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历史名胜古迹,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和实践获得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也能有效延续孩子的好奇心,同时有利于孩子将所学所思融会贯通到今后的生活与学习当中。
四、慎重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一)对孩子的问题不能信口开河
孩子的“为什么”可能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匪夷所思。但当家长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时,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而是要通过查资料或请教他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择机向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释,不把错误的观念灌输给孩子。
(二)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能找借口
有时候孩子没有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如,家长正在忙自己的事情时。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等一等,最好是告诉他等待的具体时间,到了时间就及时解答他的问题。否则,孩子也许会因为没有得到尊重而引发情绪问题,这将增加家长处理问题的时间,得不偿失。
(三)不能强行终止孩子一连串的“为什么”
当孩子问个不停,而家长又想终止时,不要强行终止,这会极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比较好的方法是借助孩子提问的方向,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像上面的案例,家长可以指着更加特别的鱼类,让孩子观察它们的不同。另外,家长要善用“反问”引导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一般在几轮问题轰炸后,你会发现这个“为什么”只要稍加引导,孩子就可以回答出来。那么此时家长可以反问孩子,让孩子尝试自己思考问题或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家长需要把握好“反问”的“度”,如果孩子刚刚开始提问题,或你反问的问题很难回答,孩子就会认为家长在故意为难他,反而会产生挫败感,导致以后不敢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