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宁增长思维三十讲》中有一个关于二次增长曲线的部分很有意思,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
第二曲线: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提出的理论,持续增长的秘密,就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第二条新的 S 曲线。
具体可以通过一个关于Netflix的故事来讲述,我在这里整理成三部分:
1、破局(相关介绍,非重点)
当时美国的网络租DVD的服务是按天计费,如果客户租了一个片子没有按时还,那么就会产生逾期费用,从人性厌恶损失的角度出发,Netflix抓住了这个点,开展了按月付费模式,19.95美元/月,客户这时就觉得损失的可能性变小了,心态变好了;而对于Netflix来说,片子一个月还就行,如果客户多看几片还能赚多点。
2、开启二次增长(2007年启动在线视频)
背景:
1) 租DVD的用户量呈下降趋势;
2) 从实际发生的事件回顾,在线视频用户到2010年才超过租碟用户,这个时期租碟业务属于cash cow,而在线视频是未来,但属于亏损业务。
Netflix的做法:
2011年,作为上市公司的主体保留了在线视频业务,把有现金的租碟业务分拆出去成立了宜家新的公司。
PS:放手cash cow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相关的例子如柯达、诺基亚都属于被cash cow绑着跳崖。
结果:
坏结果:股票半年跌幅超过70%,当时的CEO哈斯廷斯被《福布斯》评为2011年最糟糕CEO;2012年Netflix的最终利润只有1715万,同比下滑92%,可以看出资本市场毫不给面子。
好结果:2012年Netflix的在线视频用户达到2500万,而实体DVD租赁用户为800万人,这时候资本市场看到了Netflix描绘的未来世界,股价开始上涨,也就是说Netflix选对了。
3、再一次开启增长(进军独立自制剧)
背景:
1) 来自供应商的背部捅刀
Netflix向影视公司Starz花3000万美元,购买了2500个影片的授权,时间为4年,到期后,Starz将续约费提升了10倍,而Starz的片源占了Netflix的一大半;
2) 美国电影市场10年没增长
好莱坞成了电影重工业的天下,全是大IP、大制作,而反映现代生活的,小制作这类内容越来越难拿到投资和院线排期,很多优秀的电影人在这样的市场模式下没有做作品的机会。
Netflix的做法:
选择不续约Starz,让2500多部电影下架,此外投资1亿资金,进军独家自制剧,开山之作《纸牌屋》
结果:
1) 独立自制内容真正形成了Netflix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
2) 2012年后,Netflix经过至暗时刻,开始起飞
3) Netflix被华尔街评为过去10年最佳股票,超过Amazon。
4、Netflix是如何找到二次增长曲线的?
有一个公式,企业的样子=市场需求+自身基因+限制性条件;
这三个因素在上面Netflix的故事中分别是:
1) 市场需求(用户需求):用户想方便地看到高质量的片子,用以打发时间;
2) 企业基因:Netflix的核心服务始终围绕着 出好的内容—>发展更多会员—>更多内容投资—>出更多好的内容-->发展更多的会员 这个路线;
以上两个因素都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第三个限制性条件。
3) 限制性条件:
物理介质发生改变,如DVD租赁—>在线视频(对应用户需求”方便地”)
创作力、优质片子的限制性条件(对应用户需求”看好片”)
所以Netflix并不是看到了市场的一个机会,觉得自己能做,然后拿出草莽冲劲就去,而是在保持着自己基因和市场本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限制性条件变化产生的新空白而做出策略、产品、业务上的调整,在新条件下去持续满足用户需求,正所谓,用户的需求始终没有改变,变的只是新产出的空白中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