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利休“和敬清寂”到安藤忠雄,赏日本“侘寂”之美

小冒坚持原创的447天  2020年第8本书《日本侘寂》。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

我们总是在提倡“审美”,简而概之,美学,其实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等多重感官的享受,将各种各样丰富的表现形式融汇贯通,综合形成的一门艺术。

借由日本历史上的茶道大家,生活家千利休和当代建筑界的传奇大师安藤忠雄,来从古今不同的艺术形式,充分感知日本古典美学中的“侘寂”之美。

千利休(1522-1591),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时人把他与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称为"天下三宗匠"。他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 。

安藤忠雄,被誉为“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从没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毫无学历背景,从拳击手跨界到建筑师。二十岁开始环游日本和欧洲,在东西两大文明辗转学习,不断接受两种文明的碰撞。从未停止过对建筑思考的他,逐渐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 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让世人为之惊艳惊叹。

(一)“侘寂”之音——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

听觉上的“寂”很容易为我们中国人理解,就是汉字的本意。然而”寂“声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盈耳之声来表达”寂静“的内心——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绝对安静。

“侘寂”中的“侘”最早就源于他的“侘茶之道”。世间的声音太嘈杂纷扰,茶带给人们短暂的清净片刻,就是希望我们能与喧嚣中,独辟一处心灵安静放松之地。

千利休的茶室,”寂“是主调:只会容纳三种声音——炭火烧烤声,茶入杯器声以及饮茶品味声。千利休没有拒绝生活的全部,清高又遗世独立;

反而他可以只将那些纯粹的自然的声音融入这一环节,才让人更容易摆脱浮躁和焦虑——治疗失眠最好的方式,也不是完全无声,而是规律又舒适的白噪音,诸如雨声之类动听的天然声音。

借月亮的倒影完成茶作

安腾忠雄的“水之教堂”建在北海道夕张山脉,寂静安然地伫立在群山环抱之中。

5月到11月间,教堂正面藏15米,高5米的巨大玻璃完全打开,教堂与大自然混为一体,试想一下,小而温馨的婚礼仪式在这样的教堂里举行,白桦林是仪仗队,北海道蓝绝美的景色倒映在湖面上,中间矗立的十字架神圣而庄严,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中,感受着清风拂面,完美融合着树叶声,潺潺流水声和欢快鸟鸣声,也许少了很多世俗的热闹,但仿佛接收到来自大自然全部的祝福。

“水之教堂”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美好的婚姻又何尝不是在偌大的世界,两个相爱的人安静相守,给彼此一个可以安心栖息地寂静归宿?

我们没办法彻底与世隔绝,拒绝所有的嘈杂影响,但如果能于有声中获得安静的力量,此时有声胜无声。

(二)“侘寂”之色——陈旧古色,清新水墨,朴素复古

色彩陈旧,不算是褒义词;但“侘寂”之色,则是越来越戳中人们返璞归真的现代审美,形成高级简约的视觉享受。

千利休之前,茶道其实是奢华的享受。茶室极尽铺张繁复,达官显贵近乎贪婪的追求名贵茶具,对地位、财富、人生享受都充满无止境的欲望。千利休看得到那些看似精致到极致的背后,不过是用奢华铺装来提升成就感与满足感,来填补内心的自卑或空虚,华而不实。

千利休的茶室,总体采用“侘寂”之色——屋顶是黄灰色茅草修葺,用原木直接作为梁柱,用泥巴抹墙,不仅不富丽堂皇,而且入口特意修建得窄小,任何拜访之人,不论身份高贵低贱,都需要躬身进入。

这就是他追求的“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终其一生,让茶道升华成一门不依附于昂贵的美。他晚年技能臻于极致,反而越趋于古拙稚朴,比起早先物尽其用的极简思想,对身外之物的淡然更甚。

不是贬低那种精致明艳,繁复灿烂的光鲜美,而是让人们的注意力被过度吸引的时候,能够借视觉的“侘寂”,与声色犬马和纸醉金迷中,回归一种朴实单纯的享受和快乐。

所有的现代艺术,包括建筑也是如此,不是昂贵花哨丰富,才是唯一的美。

安腾忠雄的“风之教堂”,位于日本兵库县的山顶。外表平平无奇,内在大乾坤——这就是安腾最大的特色——坚持用钢筋水泥,创造出浑然天成,在自然中的建筑。

出于对地形的考虑,教堂呈“凹”字形,直筒型的内部设计径直通向峭壁与海,使得大气联通,当海风贯穿而过,霎时沁人心脾——“风之教堂”也由此得名。清新明快氛围,沐浴于光与风中,情绪饱满,思绪畅快,丝毫不显压抑和沉重。

安藤充分运用现代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去颠覆一种实用性的理念,让混泥土中绽放了永恒,唤起人心中,对自然的所有美好畅想。

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安藤忠雄

广告

日本侘寂

作者:(日)大西克礼

当当

广告

目客·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特辑)

作者:Lens,(日)安藤忠雄

当当

(三)“侘寂”之心——淡泊宁静的生活趣味,自然洒脱的人生状态

“侘寂”对外在形式的体现虽有自成一派的风格,但并不过分强求——任何外在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控内心的追求。能感知到上述种种,才能独立;只有独立,才会自在;而自在,才能收获审美的自由,感知更丰富的美。

千利休有他的“敬”——他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电影《寻访千利休》中,丰臣秀吉命千利休插花,却只给了他一支梅花,一个盛满水的铜盘。他巧妙地摘净所有花瓣,散落在水面,将枯枝横陈与铜盘边缘。最具有生命力的美,要被欣赏;当被充分利用过后的,也是应该被尊重的美。

努力和成功值得被赞颂,而一时的落寞无名失败,也应该被坦然接受。哪有不伴随着阴影的光明?

安腾忠雄最出名的“光之教堂”,受限于预算,相对其他建筑,更加其貌不扬: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

条件和现实被限制,并不会制约美。他用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瞬间与世隔绝,而在一片迷茫前进中,豁然开朗,阳光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错开口里倾泻而入,神圣,清澈,纯净,震撼。

至暗到光明,再到洗礼,就是这么简单而纯粹的感动。

安藤忠雄也在坚持同样的理念,设计自己的一生:

大家惊艳于他设计理念传达的东西方审美碰撞,却没有人设想过,一个毫无前途可言的二十岁青年,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反抗世俗的刻板印象,要如何抵御内心的失落和孤寂,才能坚持用自己全部积蓄,不务正业长期去海外游学,走一条看不见未来的路。

大家惊艳于他不走寻常路的天赋和成名的幸运,却不太关注,一个从拳击手转行,毫无文凭和背景的门外汉,如何跨越门槛白手起家,熬过无名和不被认可的时期,坚持到发光被看见的那天。

大家羡慕他的成就,却很少知道,他2014年罹患癌症,脾脏全部摘除。但手术后,仍然坚持坚持工作。

功成名就的他,早就不需要追求名利,甚至他的一生,只坚持了一件事:非常纯粹地追求初心——“挑战和自由”。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日本古典美学,不管是千利休也好,安藤忠雄也罢,他们总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触动人心,根源都在于这种审美。

人生匆匆忙忙赶到终点,就可以了吗?我们,应该是好好享受完这一生,而不是仅仅“快速完成”。

欣赏“侘寂”之美,追求这样的生活,不是一直苦行僧式的苦修,更不是消极陈旧,反而是更纯粹有效地追求快乐,幸福和美。

侘寂是一种悠闲的快乐,而不是“死寂”;不是一成不变的偏执,痴迷,胶着,而是充满生命力,动态地去伪存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识别世俗万物中,真正让我们倾心的有意义的事物。

于“实”中体验”入乎其中,超然于外“的”虚“的高级美好感受;于流行中关注“风格永存,经久不衰”;于传统中融合创新,这是美的享受。

美学对人类文明的另一个意义,就是你从美好事物中源源不断汲取的力量,感知和思考。

正如千利休茶道中第一个字“和”——我们需要不断去寻找生活的平凡之美,借最简单的方式,连接人与人的关系,思考人与物的关系,感受人与自然的亲近,于尘世喧嚣中,创造一个与自己独处和对话的空间,修身养性,心平气和。

侘寂真正重要的是一种心态:

我们如何与外界的人事物以及自然和谐共处,

我们如何坚守自我,接纳生命中的一切,

我们如何快乐健康地努力下去,用有限地精力去关注我们真正喜欢,真正需要的事物,

我们如何在生活“至暗时刻”,通过“小而美”重拾热情和信念,

我们如何通过对外界所有挫折灾难的真实感知,澄清自己,内敛自己,过滤并有效地运用信息,充实我们对应这个瞬息万变时代的能量。

这才是美学对每一个人最重要的意义。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平均年读110+本书。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愿意写深度思考后剧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千利休“和敬清寂”到安藤忠雄,赏日本“侘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