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o:又一12岁少年自杀!为什么孩子会觉得除了死亡再无选择?

最近看新闻,总有一种压抑又无奈的挫败感。

因为接二连三的,不是这个孩子跳楼,就是那个孩子自杀,让人心中凄然。

11月23日,经济学家宋清辉12岁儿子坠楼自杀,宋清辉说除却孩子本人和家庭的原因外,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考试及“唯分数论”、对孩子心理辅导流于形式,都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而这个喜欢画画的孩子,自杀前还告诉父亲,自己的一张大画还有一个月就可以完工了。

8月份的某天凌晨,14岁女孩留下三页遗书,从榻榻米上一跃而下,离世前,她把3万块压岁钱整理好放在桌子上,还把借学校书的明细也列好了,嘱托父母记得归还,甚至为了不让家里变成凶宅,“让自己死在外面”。

5月份,一个名叫小林的男孩,在成都49中坠楼自杀,坠楼几个小时前,他还跟妈妈说:“母亲节快乐。”

这些年轻且鲜活的生命,展现于人前的,或乐观、或乖巧、或贴心,可谁都没想到,在某个隐秘的角落,他们独自舔舐着伤痕,并且已经做好了用最惨烈的方式,跟这个世界告别的准备。

曾经看过一组数据,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也显示,在上海,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过自杀的想法,认真考虑过的占15.23%,真正实施过自杀计划的占5.85%,有1.71%自杀未遂。

这一组组冰冷的数字,在提醒我们,这已经不是一出事就责问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那么脆弱,或者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太失败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为什么孩子会觉得除了死亡再无选择?为什么他觉得好好活下去比死还要难?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碰到那道坎的时候,不再以命相搏。

1

1

1

我们总是习惯于在悲剧后,才去寻找原因。

小林坠楼后,警察在他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一张他写给女生的纸条:“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等内容。

也就是说,在跳楼之前,小林已经有过割腕等自残举动,但一直没有发现。

甚至在跳楼当天,小林先是在学校水泵房逗留了12分钟,用右手拿美术刀割左手手腕,而学校水泵房是有监控的,将这一幕完整拍摄了下来。

   ▲成都49中监控录像截图

可惜的是,学校的监控一直没有人盯着,如果有,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电影《汉娜的遗言》中也有相似的情节,汉娜自杀后,父母才通过女儿早就录下的录音带,了解到她自杀的原因——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太孤独,还被同学造谣是个随便的女生,甚至还遭受过强暴……

而此前,汉娜父母对女儿在学校的生活一点也不了解,不知道她有哪些朋友,甚至对录音带中提及的被强暴这么大的事情,也毫不知情。

汉娜和小林一样,父母眼中的他们自信开朗,老师印象中的他们阳光乐观,谁也不会将“自杀”两个字跟他们联系起来,但实际上,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苦苦承载着许多的心里伤痛,但一直没人察觉,因为,做父母的我们,始终没有蹲下去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所以,当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大过他们的力量,于是就选择了放弃。

1

2

1

在生理上,孩子相比成人来说,更容易产生自杀的冲动.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主导管理记忆、情绪和感受奖励的大脑边缘系统,在15岁左右就能发育成熟,而负责高级认知、指挥人做决定、计划、抑制冲动、理解他人和认知自我的前额叶皮质,25岁左右才能成熟。

也就是说,虽然孩子和成人一样,有感情、有情绪,并且能感知这些,却缺乏成熟的控制能力,所以,他们对身边的事情会更加敏感,情绪也更容易冲动,当遭受一些挫折时,感觉与内心的自我意识有太大的冲动,就容易用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例如自杀。

所以这时候,如果你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说一句“你去死吧”,他可能真的会去死。

1

3

1

自杀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像汉娜一样,对自己的评价非常低,觉得自己不被爱、也不配被爱,这是因为,他们一直没被看见。

武志红曾说:生命力如果被看见,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创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没被看见,那将会衍生出来很多负面情绪。

美国有位名叫Brittni Darras的高中老师,刚当老师的第一年,班上就有个男孩自杀了。

这让她震惊又痛苦,她觉得如果自己能提前发现男孩的不对劲,可能会避免悲剧的发生,于是,她开始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

没想到,三年后,又一名女生自杀未遂。

Darras后来给这个女生写了一封信,告诉她,你的笑容很有感染力,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而且你非常乐于助人,自己作业没做完也要去帮助别人,让老师很感动。Darras还告诉她,你的作业写的很漂亮,老师保留了很多准备给学弟学妹们做参考。

女孩给Darras回了一封信,她说,自己从来没有被人这样赞美过,更没有想到有人会因为她的离开而想念她,她一直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

这时,Darras才发现,仅仅留心观察孩子是不够的,更要主动告诉孩子,自己很爱他们,他们身上的每个闪光点,都能被看到。

两个月后,班上130多名学生都收到了Darras的信,她在信中称赞他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质,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肯定的力量。

有个男生上课总走神,Darras发现他特别有幽默感,总是把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有个女生考试总是不及格,Darras告诉她自己看到了她的努力,很喜欢跟她聊天,还问她准备考什么大学?女孩非常激动,因为从来没人相信她能考上大学。

这,就是被看见的力量。

像Darras一样,去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作为父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总是容易的。

当我们发现并且赞美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看到,被接纳,他就会感到自己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他紧绷的那跟弦,也才能真正地放松柔软下来,有了问题,他也才会主动和父母沟通,而不是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相信父母能成为他坚定的后盾。

1

4

1

儿童自杀案例中,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强烈的挫败感,例如宋清辉的儿子,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觉得自己不行,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从而选择了另一种“解脱”方式。

所以,让孩子明白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小时候很多人都读过一本绘本,叫《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给襁褓中的约瑟缝制了一条毛毯,约瑟非常喜欢。但随着约瑟长大,毛毯变得又小又旧,妈妈打算扔掉它,可约瑟很舍不得。于是聪明的爷爷又将毛毯改成了一件小外套,后来约瑟不断长大,毛毯也随着约瑟的长大,变成了背心、领带、手帕、纽扣……

所以你看,当毛毯变旧了,不是直接扔掉,找到解决的办法,就可以让它变成另一件更适合的东西。

同样,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家长如果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认真、不好好听课,就会加深孩子的挫败感,对学习也会越来越厌烦。

我曾经见过一位妈妈,来自农村,小学都没毕业,别说辅导孩子学习,自己都不认识几个字。

因此孩子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知道问谁,干脆就不写了,成绩也就跟不上。

孩子成绩差,在学校自然也不招老师待见,自然成了“问题学生”。妈妈很着急,但她不知道该怎样辅导孩子。直到有一天,她看到电视上看到不识字的父亲让儿子教自己读书,决定也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跟着儿子学习。

一开始儿子不愿意,她就趁着儿子写完作业问他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怎么写。慢慢地,儿子开始教她读书写字,碰到不懂的,儿子就第二天去问老师,回来再教妈妈。

期末,儿子的考试成绩名列班级第五。

这位妈妈很让我感动,孩子成绩不好,她没有责骂孩子,也没有一直说教,她知道孩子也想努力,理解孩子的困境,于是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而孩子,也从妈妈的身上,学会了什么叫努力,什么叫韧性,什么叫不放弃。

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还没长大,就已经跟我们阴阳相隔。

给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不是告诉他生命有多珍贵,而是让他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在被父母无条件的爱着、信任着、接纳着,不管遇到什么事,父母都是他避风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

父母,永远会陪着他面对所有的问题,所以,遇到问题,除了死亡,还有父母可以信赖,可以依靠。

你可能感兴趣的:(wenno:又一12岁少年自杀!为什么孩子会觉得除了死亡再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