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节地理课,我们学习了印度。在学习印度的时候,我们分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个是印度的人之文,一个是印度的地之理。
首先,先从印度的地之理开始说起。
印度位于南亚,是一个半岛国家。它的临国有中国,和巴基斯坦。它的海陆位置是太平洋的西部,而绝对位置则在东经70度到东经95度,北纬10度到30度左右。
而印度的地形构成主要是这样的:印度的最北边是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世界上第一高的山脉。然后再往南就是恒河平原,恒河平原是恒河水的冲击形成的,是一个冲积平原,土地较为肥沃。然后再往南就是德干高原,虽然说是高原,但是德干高原的海拔并不是很高。而在印度的两边,还有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那么,印度最初的文明会发源在哪里呢?我们祖先会选择在哪里生存呢?其实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生活在恒河平原 ,黄河平原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11月~5月是旱季,高温少雨。6月~11月是雨季,高温多雨, 而且纬度较为适宜。但是这个地方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原因,所以降水过多,喜马拉雅山把水汽拦到了恒河平原上空,就导致了很多地形雨。第二个选择就是生活在德干高原,这个地方相对来说海拔较高,而且其他的气候以及地形因素都没有恒和平原优异。第三个选择就是印度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的气候是亚热带沙漠气候,而且水源充足 ,只是相对干燥,而且不受什么地形的影响。但是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印度,在不同的平原气候还不一样呢?首先 两个平原的气候都是季风气候,但是印度河平原的季风只能从很小的阿拉伯湾吹过来,所以导致季风吹来的水汽不足,你就相对干燥 。因为人类早期的文明还不够发达,没有办法处理降水量过多的事情,所以最早期的文明形成在印度河平原。但是当人类科技的发展成熟,人口变多之后,就已经有办法来解决降水过量导致洪水的问题,而且印度河平原相对较小,所以会有一部分人迁往恒河平原。
讲完了印度的地之理,我们来说印度的人之文,也就是人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印度半岛上会有这么多人呢?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因为了印度耕地面积广阔,另一个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所以适合人类生存,人也就有很多。虽然有德干高原但是也比较适合,海拔并不高。而印度产的农作物也很丰富 ,印度西部气候较为干旱,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而印度的东部较为湿润,适合种植水稻和黄麻。
但是印度的气候也不仅仅有好处,也有坏处。因为印度是季风气候,但是季风气候是不稳定的。所以如果当季风强来的快的时候,雨会下的更大,有可能会发生洪灾。而当季风弱或者来的慢的时候,发生旱灾。所以这也就导致印度比较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而且因为雨来的晚或者来的早的原因,所以导致了有很多时候庄稼收成不好。于是他们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相处当中产生了敬畏,于是他们有了各种自然之神,比如水神,火神,风神等。
那么早期的印度会形成统一的政权吗?首先,统一需要什么?统一需要动力,也就是共同的组织需求,但是印度有共同的组织需求吗?很明显是没有的。首先不管是德干高原,恒河平原还是印度河平原,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的条件,根本不需要统一来一起生存。内部条件,农业条件比较优越,土地肥沃而且气候温暖,没有必要统一起来。而且早期当有天灾时,因为天灾太过强大,所以人类也无法团结在一起抵御,也就没有团结在一起。而在外部条件来看,他们都没有共同的强大的敌人,也没有必要团结起来抵御。本来,印度的西部有一个开伯尔山口,外地可以入侵,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所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印度这里都安逸,得过且过,而且组织非常松散。
但是在公元前1500年,一个游牧部落通过缺口走了进来,很快征服了印度这片土地。他们就是雅第安人。为了达到统治,他们创造了婆罗门教。编了故事,宇宙最初由原人组成,原人的身体分为四个部分,在这四个等级里,分别有不同的人,这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种性制度说如果你这一世是一个下等人,那么如果你一辈子安分守己,行善积德,下一辈子就可以上升一级,而如果上等人作恶,那么也会被下降,不过他们的命运都是在出生的时候就规定好的,如果是下等人,那么这一辈子注定无法翻身。其实首先我认为,在刚开始的时候,种性制度可能并不能很好的统治,就像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无法让国家安定一样,人性都有恶的一面,需要刑法的管制,所以难道仅仅凭一个下辈子就能升级,就可以管住所有的人吗?对这点我抱有怀疑。种性之间有很多的规矩,比如上等人和下等人不能通婚。后来,印度又多次遭到其他部落的入侵及统治,那么这样的制度会改变吗?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会的,因为这种制度有利于他们的统治,可以让那些印度人安分守己。所以虽然入侵者换了很多,但是这个种性制度一直延续。
那么我们来辨析一下,这样的制度到底好不好呢?这种制度对于统治者来说,确实很好,但是难道这些下等民众真的不会有反对的意见吗?真的会甘心一开始就被分为下等人吗?其实之所以基本没有人反对,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是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有觉醒,默默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其实我认为之所以不会反抗,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因为人们的无知,他们不知道反抗和不反抗对自己的好处和坏处。第二个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还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就像以前的中国一样,当人民已经活不下去的时候 他们自然会起义造反,哪怕力量弱小 也会放手一搏。所以如果真的活不下去,那么他们一定会反对种姓制度。而有很多人就算是觉醒了,靠着平民阶层的实力也无法反抗这个制度。那么除了底层人民 还有哪些人会不满意呢?其实按照常理来说,高种性的人是不会不满意的,因为他们享受了比别人更加高的待遇,而且生活处处都高贵。但是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提出了不满。也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 。他本来是一个王子,在皇宫中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并不了解民间疾苦,觉得一切都是快乐的。但是当他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民间之后,他就开始可怜那些人,而且对死亡的悲伤有了感受。所以他在经过思考之后,主张众生平等,创造了佛教,而不是种性制度。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佛教在印度并没有强盛,但是在东南亚,中国和日本都有传播。其实我认为之所以没有传播是因为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印在了印度人的思想里,这并不是随便就能改变的。但是既然在民间提出了佛教的思想,于是婆罗门教和佛教结和,形成了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教义是多神教,而且相信灵魂转世。
又过了漫长的时间,伊斯兰教随着新的征服者的到来进入印度,那么他们会改变印度的文化吗?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神教,信奉天主阿拉,主张平等, 反对多神。那么哪些人可以接受这个教呢?这些下层的印度教徒,他们的日子过的很苦,所以很渴望平等。但是这两个教谁都没有办法代替对方,在印度教,高种姓的人渴望比平等更高的权利,也不会同意伊斯兰教的主张。
那么他们如何相处?我们都知道,在之前,婆罗门教融合了佛教,变成了印度教,所以印度教包容性是极强的,所以他并没有和伊斯兰教搞得不可开交,只是相对来说做了结合,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下去。
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西方列强入侵印度,工业化国家介入。对于印度来说,内部没有被统一 ,没有凝聚力,也无法抵抗,而且宗教也不统一。所以很快就被英国殖民。如何管理庞大的印度成了英国的首要问题。首先 英国殖民者占领印度后挑起宗教矛盾,利用不统一的局面造成极度混乱,让印度不同的人互打,等到了一定程度,英国创造东印度公司来管理残局,这样可以让印度的人更死心塌地的认为英国就是他们的拯救者。
那么英国如何对待此殖民地呢?首先印度很庞大,而且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于是成为了英国工业的原料产地。印度有很多原料,比如小麦,棉花,黄麻,茶叶和水稻,通过英国的加工 然后卖出去。但是如果要把这些东西运回英国还是太麻烦了,于是英国决定在这里加工,说到加工,那么应该在哪里加工呢?英国选择的就是接近原料产地,并且方便海上运输的地方。然后在这里卖出,然后直接把钱带回英国。
虽然英国的到来给印度带来了一部分好处,但是大部分都是在掠夺资源,压迫印度人民 并且强化种性制度和宗教冲突。而英国人的统治长达两百多年。但是,因为歧视,要印度的高等人们非常痛心,于是他们有了反抗之心。印度开启了独立运动,印度的那些精英知识分子反对英国争取独立。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甘地,他抵制英国货物,教人们自己做东西。也就是非暴力不合作。而此时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国力衰退,已经无法再控制印度。所以考虑退出印度。
那么当英国退出之后,印度能够顺利独立吗?其实应该是不行的,第一是因为印度没有强大的凝聚的核心。而第二是宗教问题,印度里面有两个主要的宗教,一个印度教 一个伊斯兰教,水火不容,无法在一起生活。那么印度后面该怎么样呢?其实它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分裂,一种选择是强制生活在一起。但是很显然第二种选择是非常困难的。于印度就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伊斯兰教聚集的地方分为一块儿地方,印度教聚集的地方分为一个地方。所以原来的印度就分成了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
那么现在的印度发展怎么样?虽然现在发展的很慢,有近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文盲。但是印度的信息技术发展很强,主要是因为英国的原因。原来的英国在这里长时间殖民,所以英语在印度很早就普及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很早。这也会对软件信息技术有帮助。
这就是我们所学的印度,位于南亚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半岛国家,他有过被殖民的历史,但是也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和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