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抄诗剧情存在及其严重的硬伤,和逻辑漏洞

庆余年:抄诗剧情存在及其严重的硬伤,和逻辑漏洞。


近来火热的网剧,庆余年应该榜上有名。


但是这个抄诗剧情,有极其严重的硬伤和逻辑漏洞。


首先,主角范闲成了诗神,抄了那么多的诗,而且那个世界的人也认同,那就证明那个世界的汉语的声律、平仄、对子等,和中国古代是一模一样的,就算不是一模一样,也得大部分相似。


否则就是鸡同鸭讲,像外国人不能欣赏我们古诗词的美一样,他们感受不到。


而既然庆余年世界的人能够感受得到,那么,在贵族子弟的日常生活中,对对子、灯谜、击鼓传花等文化游戏,就必然会有类似的存在。


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讲过,古人的诗一般是怎样做的,想要了解并不难。古人的日常生活我们也可以从《红楼梦》看到。


无独有偶,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有原创的诗词、对子、日常文化游戏。


而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这些,应时应景,就必须从小就学习《声律启蒙》四书五经之类的古文基础知识,邓云乡在《清代八股文》也证明了对对子也是诗词、八股文的基础。


而范闲是没有这个基础的,除非他前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所以在日常生活的文化游戏中绝对、必然、一定会露馅。


也不仅仅是《庆余年》这样,而是几乎所有写到抄诗剧情的网文,几乎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是作者古文化常识不足的表现,也是他们不愿意查资料,不愿意对自己、自己的作品、读者负责的表现。


最后,不是厚古薄今,而是古人和今人从小学习的基础知识就不同,如果今人从小就学习汉语的声律、对偶等等,一样会有千古绝句;反之,古人学习我们的科学,一样也会有科学家。


我认为,读者不知道这些常识没事,但是作者毕竟是写书的,加强点文化常识应该是没毛病的吧?你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庆余年:抄诗剧情存在及其严重的硬伤,和逻辑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