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经济学里面常常争论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还有人应不应该自私。

1、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

前面我们一直在重复经济学的基本思路,那就是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必须做出选择,选择就有歧视,歧视必定有代价。

基于此市场认为每个人对激励都会做出“理性”的反应,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教授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就隆重介绍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中有一条原理就是市场里考虑理性人。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比如小明的馒头卖五毛钱,小红的馒头卖五百块钱。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理性人的选择肯定是买小明的馒头,如果大家都去买小红的馒头,这经济就没法分析了。

理性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人们普遍认为正常的、合理的。

其实对于市场是否都是理性人,经济学界一直以来都有争论。这个争论一直持续到著名经济学家阿尔钦写了一篇论文《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

简单地来说,阿尔钦认为市场就像大自然一样,对处于其间的参与者存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不管这些人是否理性,市场总会让人们趋于理性。

这跟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非常相像。进化理论认为不管生物是否适应自然,自然总会让那些不适应的退出,从而所有的生物表现出适应自然。

因此至于经济学假设人是否理性,其实因果倒置了,不是人理性才有市场,而是有了市场的选择,人才变得“理性”。

比如你也可以买小红的馒头,但是买多了之后你会破产,市场会给你应有的惩罚。

著名经济学家阿尔钦

2、自私的二分法

那么人是不是自私的呢?

有一派说法认为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是自私的基础上的。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一段名言: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请给我们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助,大部分是按照这个方法取得的。

每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推动社会的福利。他只需要关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但是他在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

国富论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自私自利”,但是通过看不见的手,社会反而总体趋向最利,这是市场的贡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但是亚当斯密在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认为人不仅是自私的,还应该有道德,还应该有同情心。

那么人应不应该自私?亚当斯密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矛盾的症结。

首先斯密主张人应该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惜,不为自己考虑,这个人首先是不受尊重的,而且这个社会也将不会变得更好。

再者人性虽然自私,但是人还应该具有同理心同情心,这是人天生的一种能力。中国儒家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命题。

最后,人的同情心随着人际圈子的扩大会逐渐下降,你也许并不认为几千公里远的一场地震比你的手被刀划伤了还要重要,这个是合理的。

亚当斯密的这种“二分法”的人性观对经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熟人圈子也许可以依靠人的同情心而存在,但是随着距离拉远同情心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紧靠爱心并不够,我们还要靠市场,让市场连接更多的陌生人,连接用同情心到达不了的地方。

首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点点不科学

点点不科学diandianxycy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