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全面防控,我们这个原来就零感染的小县城,中小学都已经陆陆续续开学2周了,但是面对这个超长的寒假,很多学生仍然无法从假期的松散居家环境里调整过来,导致一部分学生都不想去读书,面对返校的种种问题,学校配备了心理医生,给孩子们辅导心理课。
这几天朋友肝火旺盛,原因就是她家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不想去读书,天天回来就哭闹,跟他妈妈说:妈妈,我不想读书。妈妈说那你不想读书,你想干干嘛呢?他说我就想吃吃喝喝,在家里玩玩游戏。其实对于小朋友的不爱学习,我表示并不太意外,朋友家做生意,钱赚的挺多,经常我们一起吃饭时会聊天会有读书无用论的表达,孩子估计或多或少受了大人的想法影响。
整个寒假我也经常看见朋友会发一些孩子的视频给我们看,煮饭,拖地……非常勤快,当时我们还都表示了羡慕,但当朋友告诉之所以会勤快做家务,是因为可以有玩游戏时间的奖励时,我还表达过不赞同的看法。
当正常上课,突然没有游戏可玩,孩子就明显情绪激动。具体表现为:早上抗拒去学校,回来做作业拖拉,为了逃避读书,竟然还采取想让自己生病的想法(今天测量体温,不肯脱衣服,测量温度37.2,竟然回来唉声叹气说,差一点就发热了),朋友非常生气,好话说尽,罚站,体罚,好像效果甚微。
记得亲子沟通说,孩子在表达他的想法或者抱怨情绪时,父母要做的不是高高在上用自己的为人处世标准和角度去和孩子沟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会如何去做呢?
一、先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让孩子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父母如果能从孩子的感受和立场理解孩子,感孩子所感,想孩子所想,就能捕捉到孩子想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就能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含着爱和尊重的态度,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所谓的共情的能力,即对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同身受的能力,用倾听的能力到孩子内心的声音。
我听到他说:学校太没有自由,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玩游戏。
二、准确的说出孩子现在的感受,当孩子有不好的感受时,父母要做的不是竭力地帮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也不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孩子的感受并不是那么强烈,孩子往往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因此当父母能清晰地说出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往往会得到安慰,不好的感受会减轻。也会更信任的和父母交流自己的不安和想法。
因为学校老师管着,上课时间太长,回家又要做作业,作业太多,完成需要太长时间,然后就没有时间玩游戏,但是不做,又会受到批评,所以很烦躁。而且父母估计看起来并没有怎么用功学习,每天手机看看,不也过的很好?凭什么我就要每天学习?
三、帮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法。改变自己的刷机时间。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平息一下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支持你玩游戏,而且希望你玩得无忧无虑,玩的有收获。我们一起解决几个问题,你觉得你要怎么玩这个游戏?每天玩多久?什么时间玩?用什么样的状态和精力来玩才能保证你最有收获?”这样问孩子就明白了,他要玩就一定要选择他有掌控感的时间,偷偷玩的时候担惊受怕,还要面对批评,玩得并不爽,所以他就要跟爸妈商量游戏时间如何去限定等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对游戏的主动控制。
对于孩子寒假的家务活表现应该可以看出,他是有安排能力的,也愿意付出努力。其次,让孩子看到游戏之外的对他而言“重要的事”。比如学习,运动,家务等等。跟孩子达成共识,比如他说那就“周末作业做好,每天玩半小时游戏或者周末一天一个小时”。可以很爽快的答应并帮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表,让他好好玩。
四、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并及时引导。这时候家长别把这件事看得太容易,否则就会出现孩子答应得挺好,但他一个人时又管不住自己的情况。家长要认真地考虑到孩子可能面对的困难,跟孩子说:“当你内心想玩游戏和觉得应该学习的力量冲突的时候,别着急让自己做决定,也别着急去指责自己,别着急去做出决定。你要去感受这个冲突,要对自己喊停,停下来去感受自己的内在情绪状态,可以试试对自己提问。理清自己的冲突点,还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
为什么要让孩子去体会?这是因为如果孩子的内心冲突没有被意识到,他就很难用理智去处理,当你让孩子停下来去感受、去思考,就是让这种冲突感外显出来,进入意识层面,这个时候孩子才能够用理智去解决问题。所以,请他别着急做继续玩或者不玩的决定,而是要暂停一下,问问自己。父母也可以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给予建议和支持。
亲子沟通加上家校联系,我想问题总能往好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