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印象

图片发自App


如果带着被爱的感动来到这个世界,如果你同样带着这份感动离开,那么你的一生所遭遇的一切都不算什么。

——迈克尔杰克逊

    如果世界上少了一份真诚,或许真的会如同书中所说的那样悄无声息的遇上人生的四大悲剧:“能力配不上梦想,收入配不上享用,容貌配不上矫情,见识配不上年龄”想来着实可悲。也许我们可以穿林过雨,打破了实际的界限登上了一番舞台,仔细想想真的会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吗。留给自己一番酣然入睡时的恬静,留给自己一份翻天覆地时的勇气,留一份期待的田园印象朝着黎明时的初阳阔步前行未曾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真的有人会在和平时期想明白平衡的意义而独善其身吗,我想是是非非烦庸错杂,政客诗人也会因“安贫乐道”为借口,隐姓埋名“固穷为本”吧。开篇题记是杰克逊先生的名言,讲真我第一遍读来有所误解,认为凭什么是被爱呢,当我读到陶渊明《连雨独饮》中“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时,“任真”二字写的真是纯粹的人性——率真,随后读之名言,天真随性,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悲恸,不因内在的清净而欢喜,“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这或许才是真的田园境界吧,看来杰克逊先生也是萧瑟处的不归人。陶渊明的田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迫切欣喜,看似有些贪念在其中,实则只为“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苦涩酸甜,想来大自然都会有争先沐浴阳光,更何况效仿自然而生的凡夫俗子呢。乐天命应该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本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抱虚幻而生死。

      中国历史上我很喜欢的两位先生,他们都因“拙”而名,正是因此才归还了田园一番宁静吧。陶渊明“守拙”,有“暖暖远人村,依依虚里烟。狗嗅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尘世桃园,又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闲庭信步,看风来捲柳,蝶来依香,岂还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呢,只是心有所系,未能超脱罢了。另一位便是名臣曾国藩,他放弃了矫激傲岸的愤青式思维,不为争功,守愚尙拙,他不仅在政治上“拙”,用兵也尙拙,虽没有王阳明之知行合一的高明,但却因“结硬寨,打呆仗”稳扎稳打,真可谓“兵者诡道也”。两人生活年代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但却都因怀抱最淳朴的“拙”而由古至今。

    人生在世总有不称意,但能知柳叶割肤痛,能感寒冬酷夏暑,何尝不是好事呢。世人可知道黄泉孟婆的痛苦吗,她的痛苦就是感觉不到痛。帝乡之苦大多是凡俗的向往,可知“就算解脱,亦是天命”吗。“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多少人岁岁年年追逐自由,穷不自由,富不自由,生不自由,死不自由,喟叹人生长短,青春易逝。与其在大醉不自由“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中多思多虑,伤心害命中度过短暂韶华,不如在“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中放下难觅答案的追问和负重的不舍。归于田园深处,是进步,是成长,不要嫌弃脏乱的菜市场,那里有暖腹饭菜的食材之源。

“你每天都在做很多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决定,但某一天你的某个决定就能改变你的一生”——《西雅图不眠夜》。在最该拼搏的时代,归园田居,不醉不归。用我老师的一句诗结尾吧“你品味到了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田园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