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人说》读后感

        看了一本好书,《疯人说》。专业性强不胡说八道以及优秀的文笔,想来已经有很多人夸过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想说一说这本书的主线故事吧,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谢必,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身处深渊的快乐的人,被整个世界嫉妒,被拉去做精神鉴定,被抛弃和玩弄,被莫名地唾骂,最后像个孩子呻吟委屈,在一切的伊始点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如同残疾的右腿一般的颠簸的一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快乐也需要鉴定了?什么时候开始,身处深渊的人连快乐都不被允许了??我不懂,我觉得惊愕和愤怒;但又好像是懂的,好像这个世界本就如此,所以我觉得可悲,或者说,绝望。齐素,不再是齐志国的齐素,像极了当初的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他们都发现了,这个世界病了,除非重塑人心,否则这个社会或者说这个世界就将永远地病下去。谢必是可怜的,他受伤的大脑永远不明白,不过是看到了美丽的蝴蝶而露出笑容,世人为何如此不容?

      “世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如何努力,都休想搬动。”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想到的第一句话。其实初读完了整本书,我是完全不能领会到穆戈的意图的。我只觉得疼。淑芬和思澈的爱情里、谢必的故事里,疯魔的人性吐出来的腌臜话语像熊熊烈火焚在我身上,齐素的绝望像烧红的铁钳烙在我的心上,眼前有一片黑水,红的像血的杜鹃花沉浮其中,耳边贺秉的大提琴声忽而从宁静转为凄厉的风雨,吴向秋抱着他的杖头木偶在跳舞,愚蠢又快乐的商人讥笑着夺去裘非的裤子……我忽而又看到了天官赐福里,那个被信徒们捧上神坛又嘶吼狰狞地摔下来踩进泥里的谢怜;还有为守初心被人人唾骂的夷陵老祖魏无羡……凡此人物,都败给了人性,败给了这残酷的世界。我不懂为何人心可以这么毫无理由地去作恶,不懂为何黑暗会寄居每个人的心底。

        于是我弃了书,后又拿起。我想知道一位喜欢极致共情的写作人究竟想表达什么,难道就是让人吞吞玻璃渣,给平静的生活再撒上一层阴霾?

        可以说这本书引起了我强烈的共情,已经很久没有为了一本书废寝忘食过了。我喜欢里面穆戈用的“极致共情”。或许这个东西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太好的东西,毕竟我因为稍强的“共情力”,已经吃了不少苦了。这个能力在目前的我看来已经成了“替他人吃苦”的能力。所以这本书越往后看,越发现里面的故事是件件虐心,为了求得母爱而自我牺牲的人格方宇奇、带着微笑面具的胡贝贝、背负着不空洞秘密的塑料精致女孩楚欣、为了安慰妈妈变成了一只猫的小女孩儿茉莉……我跟着穆戈的脚步,一点一点揭开那些病痛背后掩藏的或悲戚或怨怒的真相。桩桩件件都让人感慨——“众生皆苦”。但也就是这些小小的悲伤的故事,慢慢的,竟让我感到一丝治愈,让我有种莫名的归属感,让我突然有勇气面对我乱七八糟的生活,毕竟,人生本就是困难的,人生来必有使命,所以也就必会吃苦。快乐和悲伤都被允许,不完美才是常态啊。

        所以不必过分幽怨,“向着光,冲”。

        这是我再读时的感受。

        谢必的悲剧或许有所夸大,可空穴不来风,我不知道这是哪些个可怜人的故事,经过穆戈之手,梳理整合,套上外壳,再踩着玻璃渣,一步一泣血地送到我们面前。齐志国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努力努力拯救两个孩子,努力努力和这个有病的世界抗争,可最后,那个快乐的人带着他的固执和希望一齐坠下了,于是齐志国也被拉下去了,再见时,这个世界便再无齐志国,只有一个生病的绝望的齐素。我到现在都不能认为齐素的路是走偏了,反而,他用爆炸的方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这条路比普通的救助精神病患者的路更深入,荒草丛生、荆棘遍布,但在我看来是正确的路。其实很多心理工作者都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让精神病患者重新获得正常人的权利、过正常人的生活,把自由和平等还给他们,减少偏见和歧视,坚守职业道德。它很难走,需要心理工作者们更孜孜不倦投入心力、需要我们普通人不遗余力地支持。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年轻时的齐志国》,初读时我不太明白作者把这一篇晦涩难懂的“齐志国外传”放在最后做什么,只是想来一波宿命说吗?直到“无相佛”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再读三读,结合书中那句“为什么要叫他们`病友`呢,这些精神病患者应该叫`神友`,大家都各有各的`神`啊”,终于领会了一点点。或许,穆戈想表达的是一种信仰吧。佛,是信仰,或者珍贵之物;无相佛,是不可名状和定义的信仰,或者不可定价和定性的珍贵之物。世人各有各的信仰,各为各的珍贵之物而搏命。有的人因此疯了,还有的人为此献祭。或许会有怨怼,会有后悔,但终究是追寻了自己的“佛”,不枉来人世一遭吧。

        “佛又何止八万四千相。”

          以上种种,也不过来自一个疯人的胡说。只愿自己也能为了自己的“无相佛”而搏一搏吧,不忘初心就好。如果忘了,那就再读一次《疯人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疯人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