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有没有”彰显公仆情怀

                                        叶炎/文


      近日贵州省长李炳军发表署名文章《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他在文章提出“八个有没有”:领导干部要“每日三省吾身”,经常问一问自己:在做决策时,有没有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在推动落实时,有没有把人民满意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有没有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化解矛盾时,有没有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上访维权时,有没有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家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甚至是,在刮风下雪时,有没有想到群众房子破没破、穿得暖不暖、吃得饱不饱?在物价上涨时,有没有想到低收入困难群众生活过不过得下去?在自己看病就医时,有没有想到群众看病贵不贵、难不难、排没排长队?等等。(8月24日,《贵州日报》)


        说实话,这些年通过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明显增强,宗旨意识明显提高,主仆关系明显好转。但是,在我们干部队伍中,总有一些人心里没数,不清楚自己是“仆”,忘记自己也是“草民”出身,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大,架子越来越大,用老百姓的话讲,人开始“飘”了,“牛哄哄”的。偶尔下基层,见到“主人”(群众),仰着头,绷着脸,背着手,白着眼,说起话来哼而哈之,大而化之,官腔十足,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干部”。这种人,要“政绩”不要根基,要“亮点”不顾“痛点”,不是“拎着'乌纱帽'为群众做事,而是捂着'乌纱帽'为自己做官”,仅今年七月份,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3898起,主仆错位导致德不配位,出事也就是迟早的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崇高境界。坚持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关心的难题改起,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党的百年历史反复告诫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智慧在人民,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兴衰存亡在于人心向背。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人民,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历史一再证明,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基因和法宝。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我们任重道远,负重致远,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时时想到“八个有没有”,始终把人民群众温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桐城作协》公众号2021年8月27日推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个有没有”彰显公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