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搜一下各种算法很多,我总结了一种最简单的复利计算法:72法则和115法则。
投资品种很多,今天我们以P2B理财平台无界財富的企业经营性借款项目为例,如你投入10万,年化是10%,而且目前在做活动时,算上加息红包和礼品等奖励,年化率轻松达到11%,72/11=约6.5年后你有20万,115/11=约10.5年后你有30万。
这个复利的计算公式是:本金*(1+年回报率)的N次方,N为投资年限。
其它年限的可以自己尝试算一下。
也许你认为这个增值还不很明显。那你就错了,因为复利的威力是需要时间的,要放到至少20年才能看出真正的效果。打个简单比方,你预计工作40年后退休,如果按现在10%年回报率(主要是方便计算,其实忽略掉的部分也很可观):你现在存10万,40年后退休时你就有452.027万!如果坚持一下,现在存10万,以后再额外每年存2万()这个很容易做到的),40年中总投入是48万,但结果你的财富是1679.15万!
经过这么简单的一算,你就是隐形富豪啊!
说句玩笑话,退休后啥也别做,拿着近千万资产吃利息就行。
所以,想要增加自己的财富,为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你得努力的去提高收入,改善资产结构,进入良性循环。还有就是理财和创业一样,要耐得住寂寞,等待时间的馈赠。
当然,你要是连投资都懒得做,那可就是没救了。
《穷查理宝典》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财富?
赚钱之前,我们先思考个问题:最终决定你最终财富的是什么?
是起点吗?
不是。
起点固然重要,但要笑着站到终点,持续稳定的增长更重要。
本质俩字:复利。
所有可以持续做的事,所有可以积累沉淀的事,经过复利,都会量变产生质变,又一个新生。
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者被赚。
工作是这样,生活是这样,理财如此,投资亦如是。
你的人生,何尝又不是呢?
找到正确的轨迹,经过复利,不断加持、优化,会有有更自律的生活,更有选择权的事业,更平衡的理财收益,财富更快地滚雪球增长。
巴菲特: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虽然我们和老巴起点不一样,但人人和他一样,有机会去做。
在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上,根据自己的收入、风险偏好和目标,不同比例配置在权益类、固收类、安全类资产上面,做到10%-15%的年化收益,不难。
当然,愿意学习的人,可以做到更高。
目光放去,假设年化收益保持15%,初始本金10万,每年投入10万到这个收益模型,经过7年的复利,你的本息收益1538683.9元,153多万;
经过10年的收益,你的本息收益2739483.37元,273多万;
经过30年的收益,你的本息收益56616869.03元,5661多万;
所以,现在,不要羡慕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在姐的群里发一些网上段子:一无所有王健林,悔创阿里杰克马,不识妻美刘强东...
看这些,并不能让你变好。
复利很重要,可要拿得住,把它看做马拉松,稳定保持。
要做这些,先修身。
少吵吵,照镜子,看自己。
聪明的做法:放下我执,保持愚蠢。
昨晚又看阿甘正传,阿甘这句: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虽是自嘲,却是他人生的缩写,保持愚蠢,能让你快乐活。
保持愚蠢,放下偏执。
我们很多人活在预设的偏差里。
比如女孩子公开场合被骚扰,有键盘侠跳出来:是这个女的不检点,穿的太暴露。
很多都是一己之见,自己都没有面对过,反而拿着人云亦云的经验贴标签,一竿子打死一船子人。
成长,就是这一次次自我认知突破的过程。会让你更加平和,哪怕回望过去傻X的自己,也会淡定一笑。
比如刚工作的我,会高估自己,低估事情。部门对接,一个项目跨几个部门协作,一旦不顺,会先想到是别人的问题,不配合、对方能力不够等等,可最后发现,最大的根源是自己这。
如何驱动别人配合、愿意完成项目,是最重要的。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先放弃偏见,接受对方的不完美,放大他的优点,想对方在乎的是什么,然后把这些绑定到我们的项目里。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无心的闲扯,事物本质相通,投资这事,也是这样啊
投资最难的,不是对市场的把控,而是对自己的把控。
对自己的把控,影响了你对风险的认知,低估或高估风险,影响到最后的决策。
查理芒格给来个总结:
人类并没有被赋予随时随地感知一切、了解一切的天赋。
但是人类如果努力去了解、去感知——通过筛选众多的机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错位的赌注。
而且,聪明的人会在世界提供给他这一机遇时下大赌注。
最终,看别人的轨迹,总结自己的长短,就这么一句话:
不管你是求名,还是求财,或者求色,最终让你达成的,不是智商,不是颜值,不是情商,不是出身,不是天分,而是执着——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