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免遭被骗?

如何避免被别人的话术影响,躲开被骗的陷阱?

“忽悠”一词,是在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和《卖车》中火起来的,它的意思由原来的“晃动”,延伸成“欺骗”。

通过赵本山的演绎,我们不得不承认,把人忽悠瘸了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很厉害的能力。

那人们是如何从这个看起来荒唐可笑的忽悠中,一步步走进对方的陷阱,并且完成对方想要的目的的呢?

其实“忽悠”是有强大的理论支撑的,依靠的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一致性原理。也就是当人们对某件事产生不认可时,通过改变或调整观念,让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

自我一致性原理是一个平衡的三角结构,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举个例子,小明、小红、小狗分别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小明喜欢小红,小明不喜欢小狗,小红也不喜欢小狗。小明与小红的共性是都不喜欢小狗,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更稳定。

假如变成:小明喜欢小红,小明不喜欢小狗,小红喜欢小狗,遇到这种矛盾,小明应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小明不再喜欢小红,他们不在一起,小明也就不用担心与小狗的关系。第二种,小明喜欢小红,舍不得离开,那小明可以用“否认”的方式,当做小红不喜欢小狗。对事情进行合理化。这里我们重点注意第二种情况。

人们就是在第二种情况下,以语言为诱导,通过肯定某种行为,来达成“忽悠”的目的。当然,这种能力本身并不是错的,若是用来专门欺骗那就是错的。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原理,可以提高我们对这种技巧的应对能力。

这种自我一致性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人们希望自己内外一致,表里如一。这是人们都喜欢的一种良好品质,但并不是都能做到。而这种一致性就是让你在即使表里不一的时候,也要让人看上去表里如一。

自我一致性包含两个承诺,主动承诺和被动承诺。很明显主动承诺就是自己主动做出的承诺,如:人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这时候,别人听到这句话时,让你去完成一件你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很多人即使害怕,也会硬着头皮去做。这是因为人们希望自己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这种勇敢的行为符合自己的人设。

而被动承诺,往往是对方通过你已有的行为,给出一个好的评价,你若不否认,那就说明认可了这个被动承诺。如:小孩子穿了一件蝙蝠侠的衣服,这代表着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有力量超级英雄。这时候,家长若是想要孩子去做一件对他有益,他却不愿意做的事情。不需要劝他这件事会给他带来多少好处,只需要问一句:蝙蝠侠会怎么做?

自我一致性原理用在生活中,可以变成一种很高级的推销技巧。

假如你今天去到商场里,销售人员过来向你打招呼。然后你回一句:我不买,就是看看。如果你是售货员,这时候怎么办呢?是默默跟在后面,还是索性自己去招呼其他人去?一个厉害的销售人员会通过你的话来肯定你,如:“x女士,看起来您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听到别人对你说这句话后,你会否认吗?大多数人不会,因为这是一个针对自己所说的话给出的良好评价。这时候不否认,就是认可了这种评价,做出了被动承诺。

若是销售人员想要让你买东西,那针对这句:“是有主见有自己选择”的评价后,只需要再问一句“那您今天想要选个什么呢?”  这时候,人们往往就会从开始那种高冷范走出来,乖乖跟着对方的语言走。直到你本来没想买,忽然就买了。本来打算买一件,结果变成了三件。

同理,这种原则还会被运用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中。就像赵本山的卖拐一样,人们被忽悠,也是因为它背后的自我一致性理论在起作用。想要不被人轻易忽悠到,就要认识它背后的运行机制,识别别人的话术技巧,不会轻易被人骗到。#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免遭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