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大环线15:吃在大西北

【题记:甘青大环线系列文章,送给我的好朋友月月。】

甘青大环线

感恩各位友友的支持鼓励!历时这么久,总算把自己一直想写的“甘青大环线之旅”整理完了,一共十五篇,已升级成连载。

最后一篇,必须把以前没有讲的,记忆深刻的美食做个展示——

冷峻的气候、呼啸的风、地广人稀,祖国大西北那片广阔的天地,风景名胜众多,历史文化厚重,古迹遗址也多……但也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

这里的人们,饮食风味儿也和这片土地一样,古朴、粗犷、自然、厚重。

每天看完美景,再沉浸于美食中的时候,心中的大西北,就会愈加立体起来。

每天一个九宫格不够用

美味的羊肉、牛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前面几篇文章的时候,就有朋友说那里牛羊肉最正宗、很好吃。的确,对于无肉不欢的人,来满地牛羊的大西北旅行,吃着各种方法烹制的牛、羊肉,绝对是饱眼福又饱口福!

手抓羊肉,羊肉带着骨,条状的,盛在大盘中,配上旁边的孜然、辣椒和蒜一起吃。刚上桌的时候,个人感觉不咋的。尝一口后,发现这种肥瘦兼顾的羊肉,看起来没什么颜色,但吃起来香而不腻,软滑中带着劲道,鲜嫩却不膻。据说是在清水中加花椒、盐煮熟,是大西北独有的吃法,西宁当地几乎每家清真餐馆都会有这道菜。

炕锅羊排,是将新鲜羊排搭配上洋葱、土豆、大饼、粉条等,倒入炕锅焖烧,吃起来不腥不膻,香嫩入味。里面的配菜,我们也是超级喜欢的,铺在羊排上面的土豆片外脆内软,比薯片好吃多了。

烤串,这里的烤羊肉串块头大、香气浓,肥肉烤得香酥流油,瘦肉劲道弹牙,肉嫩汁多。有的还是用的红柳枝,就透着一层别样的清香和异域风情。至于羊蹄,更是有着满满的骨胶原蛋白。

这里的牦牛肉,香而不腻,几乎没有臊味。手抓?嗯!天宽地阔,就别拘着啦!用手大块大块地抓起来吃吧!哈哈!

火炉让屋内温暖如春

“面”的世界

来到辽阔的大西北,看到简单又原本的面食,有了很多精彩的变身,对于标准“面娃”的我来说,真的是进入了一番美好的天地。

在大西北期间,我尝试了很多种面食。青海湖边的店家,介绍起自家的面片来,那眉飞色舞、各种赞叹的样子,太能感染人了。

这里水稻种植很少,大家基本以面食为主。无论是汤面、炒面、油泼面,还是酿皮、凉皮,或是各种烙饼,每一种都勾起食欲,让人胃口大开。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且独具特色的家常饭。“指甲盖”大小的面片,从锅里捞起,转入大海碗,浇上羊肉清汤,加入羊肉丁、青萝卜片、西红柿、韭菜,就变成了“西红柿羊肉面片”。还可以和牛、羊肉片、豆腐、粉条、蔬菜混吃成为“烩面片”......品种繁多,滋味各异。我和月月常常点不同的口味,再互相品尝。

看看厨房那边,师傅们和面、切成长条形、揪面片......屋外冰天雪地,屋子里炉火滚烫(那炉子我特别喜欢),暖暖的人间烟火气,抚慰着旅途人们的心。

“炮仗”,名字很火热,却是温和的面食,远看更像是粉之类的。老板说做炮仗面,要比一般的面多揉几道,面条揉成圆圆长条形,掐成25cm那么长,口感又滑又劲道。

驴肉黄面,“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肉质酥软,格外滋补,个人却不太喜欢。不过酱料是分开送的,所以面不会坨,黄面也晶亮劲道。

凉面,没有更多描述,但它也带着西北味儿。

大柴旦吃到的那种金黄色的膜,好想带回家给妈妈品尝......

杏皮水

杏皮水

我们在敦煌的时候,月月专程买来杏皮水,说要润润喉。这季节,常温的杏皮水喝进嘴里,冰冰凉凉,味道酸甜似酸梅汁。

这是敦煌城的招牌饮料,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用李广杏的杏皮熬制而成,口感酸甜,有点小涩,足矣对付大漠里的干渴,所以深受敦煌本地人喜爱。

在敦煌,我们还去吃了顿火锅,配的啤酒是黄河王,也是比较特色的。

一行人在敦煌吃火锅

胡萝卜馅儿的小笼包

在西宁的最后一天,早上拉开酒店的大窗帘,才知道又是一夜大雪,瞬间被外面的雪中西宁惊喜到。

我和月月在街上漫步,随意走进一家路边早餐店,第一次见到,第一次吃胡萝卜馅儿的小笼包,味道真不错。

那家店的勺子是很薄的白铁皮,记得小时候用过那样的勺子。一笼包子、一碟蘸酱、配上两碗八宝粥,吃得浑身温暖起来。

不来大西北,就无法理解这里美食的真谛。

干冷的气候下,这里的饮食习惯也不一样,可无论我们一路上在哪里吃,吃什么,价格都非常公道良心,有时候我们自己都觉得太低,还主动提醒店家算好了没有......

一路买了葡萄干、干枣、牦牛肉干、青稞酒等等,带回去给家人同事。

拖着满满的行李箱,带着内心满满的富足喜悦,我们踏上回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甘青大环线15:吃在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