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如何省时高效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语文老师,日常教学中最怕什么?改作文首当其冲。这不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也是众多一线语文老师的难言之痛。如果带两个班语文的话,每周至少要批改一百本作文。假设批改一本作文需要五分钟,那么一百本就需要五百分钟——八个多小时。这八个多小时相当于去掉一个工作日。剩下的四个工作日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设计练习题、辅导学生、带着学生读名著等。如果再当班主任的话,班级建设、学生心理、处理矛盾等工作更是让人焦头烂额。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消磨着语文老师的热情和健康。
事实上,即便老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精改,学生的作文也不会快速提升。学生在意的是老师给的激励评语,给出的等第。你花费五分钟的熬出的心血,大部分学生仅用三秒钟中就一笑而过。高投入,低回报式的精批精改方式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发生改变。
如何把自己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偶然接触到魏书生老师的“作文批改十法”,仔细研究之后醍醐灌顶。改变才是硬道理。我开始了作文批改的尝试。
一、批改面对面,让沟通更实效
传统的作文批改老师掌控主动,在学生的作文中删删改改,用一段文字先鼓励一番,然后轻描淡写地指出不足。受到赏识教育的深刻影响,很多老师并没有在评语大面积的罗列不足,一味给学生激励的糖来唤醒学生的写作欲。然而,学生不懂老师的心。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没有实质上的进步。难道激励能够创造一切成功?激励真的适应所有学生吗?我在心里一直纠结着这个问题。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哪有一本万利的方法呢?
有些问题需要面对面解决。受此启发,在作文批改上我加大了面批的力度。面批直接把学生的问题摊开,让学生直面自己写作上的不足。聊天式批改能让学生放下压力,沟通起来更加有实效。
如何实施呢?
首先确定面批的对象。老师在一轮批改之后去甄选出那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作为面批的对象。每次面批至少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
其次选定面批的时间。人员定下来之后就要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能过于集中,要分散进行。我一般会利用晨读课、课间、午饭和晚饭后的休息时间来进行。利用零碎时间,一可以保护学生的写作隐私,二可以减轻师生负担,三可以提高面批的实效,做到对症下药。
第三突出突出面批的重点。面批不能大而化之,要能够针对某一问题集中沟通。比如:如果某位学生的错别字特别严重,那么面批的重点就是解决错别字。如果某位同学选材随意,那么面批的重点就是指导如何选材。如果某位同学详略使用不当,那么面批的重点当然是指导如何安排详略。如此一来,老师面批的实效性必然增强,学生在长期的面批中会逐渐淡化写作中的毛病。
面批无需老师在作文本上进行精批精改。老师只要粗略阅读即可抓住病因,进而进行“精准治疗。”学生在享受VIP服务的同时,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不断提升。
二、下放批改权利,让批改更有趣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始终掌控着作文的批改权。我们总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因老师的用心批改而日益提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与老师的精批相识。几年过去,曾经的鼓励唤醒仅部分学生的写作欲。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作文批改付出由珍视慢慢蜕变为无视。没有学生参与的批改是不合理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改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自己。如果不去培养学生批改的能力,学生的写作就不会突破瓶颈。就像一个学习走路的孩子,大人每天抱着,累得浑身酸痛,孩子还是不会走路。如果大人把孩子放在地上,做好安全保障后,孩子会很乐意学习走路,而且很快就能学会走路。
结合我市的学讲计划,我决定下放批改权利,把尚方宝剑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如何下放呢?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下放批改权利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自由”批改,这样的批改是老师懒惰的手段,对于学生的写作意义不大。所以在下放前要做好规划,按章行事。
首先要明确评价的标准。具体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批改的导航。如果没有这个导航,学生的评价就会随心所欲。制定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是批改下方的前提。作文评价标准如何来制定?我主要结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和徐州市中考说明中的“写作要求”,另外结合“徐州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
其次要合理构建批改小组。班级内学生的写作水平良莠不齐。依据学讲精神,构建作文批改互助组,让兵教兵更有实效,真正实现“精准帮扶”。如何构建作文批改互助小组呢?我先从班级内挑出作文比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互助组长,互助组由六人组成。我先从班级内挑出作文比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互助组组长,然后按照学生的基础均衡让学生入组,保证每个小组实力上基本相当。小组的六个人按照作文水平分成四个等级——ABCD。第一等级是组长,一人。第二等级一人,为组长助理。第三等级二人。第四等级二人。作文批改时,一号和六号搭档,二号和五号搭档,三号和四号搭档。如此一来,五号和六号会得到更加细致的指导。三号和四号因为实力差不多会互为补充。一号和二号会享受不到作文互助的“红利”。这个时候,我会让每个小组的一号和二号展开合作。如此一来就解决了问题。独行快,众行远。作文互助小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提升的舞台。
第三要及时整合批改资源,发现问题及时升格。作文批改权利下放,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退居其后享受渔翁之利。相反,教师更需要站在学生背后助力成长。作文交流会之前,教师要粗略地浏览学生的习作,从选材立意语言书写的角度把握学生的写作状况。批改时,教师要融入每个小组进行现场指导。每个小组呈现批改问题后要及时归纳,拎出共性。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采用的全班合作共批的方式,以实物投影或是打印的方式来共批。学生对照作文评分标准展开讨论,进行现场升格。被共批的学生在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后,自主进行升格。我会把前后作文打印出来贴在“文学墙”上供全班欣赏。如果是个别学生的个人问题,在小组批改之后,我会采用面批的方式来个别指导。学生的作文在升格中呈螺旋式上升。
比如,3月底的一模作文《暖如晨曦》,学生在互助升格之后文章质量就大幅度提升。网上阅卷之后,我拿到学生的答题卡,仔细研究了学生的作文。点题生硬,收尾仓促,结构松散是突出问题。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作文批改交流会。每个互助组成员间积极合作,现场整改,最后我发了作文纸二次写作。学生的写作“柳暗花明”,突出问题迎刃而解。
作文评分标准解决了批什么的问题。互助小组解决了如何批的问题。问题升格突破了写作的瓶颈。学生在参与批改的过程中既尝到了乐趣,又修炼了写作的“硬核”。练就批改的本领为写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批改无难事,只要肯转变。与其做费力不讨好的事,不如换个思维,或许会开辟一条省时高效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