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你的内在的小孩》逃避是如何让你不自由的

逃避是一种虚假的自由。

逃避只是暂时性地通过逃离充满压力的环境来实现短暂的轻松。逃避看起来实现了轻松,其实内在的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一旦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压力又会席卷而来。

逃避社交

在滋养型社交里,人是被滋养的,是满足的。人因为不耐受寂寞和渴望与他人产生联系而去社交,在社交的过程中与他人互动,收获了关心和支持,他就会感到很快乐,就会喜欢上社交。

而消耗型社交则是他觉得自己必须先照顾好别人的感受,必须先去迁就别人。在关系里,他预设了自己是一位付出者,他不敢安心享受他人的给予,他总是在担心别人会不会嫌弃他的缺点,总是在注意着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那么,在这样的关系中,他就会体验到社交的压力,他会觉得很累,会消耗自己。当发觉收获的肯定与自己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他就会放弃与人社交,来避免自己的精力耗损,他就会讨厌社交、回避人群。

“当别人有不开心的可能,我就必须先去照顾他的感受。”

“当别人在我面前时,我就必须表现出好的一面。”

在这两个逻辑的加持下,人在社交中就体验到不自由,就会想逃避。他会用“我不跟不喜欢的人待在一起”“我不去参加我不喜欢的场合”来让自己确信可以对自己的喜好保有选择权。表面上看,他确实没有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很自由;实际上,他的内在还是被规则束缚着,还是不自由的。

当你感受到孤独,并且你并不享受这份孤独时,你所谓的自由就不是真的自由,而是一份虚假的自由,只是你逃避关系的一种方式。你之所以逃避关系,是因为你依旧被自己的“必须”所限制着。

逃避亲密

不仅仅是远离人群,离开亲密关系也是如此。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受挫,会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而选择分手、离婚。

有的人会抱怨对方“总是情绪低落、情绪化”,实际上,抱怨的人内在的逻辑可能是:“如果他情绪低落,我就必须为他的情绪负责。”

有的人会抱怨对方“总是很懒,不干家务活儿”,实际上,抱怨的人内在逻辑可能是:“如果他不干家务,我就必须做家务。”

这些内在逻辑会让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对对方的低情绪、懒等状态没有耐受力,然后就会为了逃避这份感受而选择离开。他看似实现了离开的自由,其实他内在自设的限制性规则才是让他不自由的根本,是他逼自己付出、逼自己必须做什么的逻辑让他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就算他离开了这个人、这段关系,等他再换一个人相处,他依然会对这种压力感到不耐受,他仍然会继续纠结或离开,他依然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逃避工作

因为有所追求而选择离开,你的世界会越来越宽,因为你正活在积极生活的路上。而因为逃避而选择离开,你可以暂时摆脱压力,却很难在关系中去思考自己的内在模式的真相。

每次感到不舒服,不要着急逃离,而是先去思考:“我在强迫自己想出面对的方式吗?”

当然,你也不是非要留下来。你需要厘清你内在的逻辑,你可以因为一些现实原因而离开,却不必因为对自己的逻辑不耐受而离开。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真正内心自由的人从来不需要到荒郊野外,而是在红尘之中依然可以保持内心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育你的内在的小孩》逃避是如何让你不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