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寻找你内心的“黑”与“光”

《黑天鹅》这是一部豆瓣电影排名前200的影片,曾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导演等四项提名,娜塔莉·波特曼也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项。影片《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

​影片开始于一场梦境,女主妮娜(娜塔莉·波特曼 饰)是一名芭蕾舞舞者,梦里她穿着天鹅皇后的白纱裙,在舞台中忘我的旋转跳跃闭着眼。她被包围在一个浑身黑色羽毛的魔王恐惧下,禁锢挣脱后的解脱,展现的淋漓尽致。

梦醒妮娜躺在床上,在这亦真亦假的梦境中回味着自我实现和突破。然而着与她的真实生活状态截然不同。妮娜在同样曾是芭蕾舞蹈者却因意外怀孕,放弃舞蹈生涯的单亲母亲严格管教下生活。妮娜舞艺精湛但生性柔弱,像一只涉世未深的白天鹅。

​妮娜最希望的是能够争取到梦寐以求的新一届的领舞角色“天鹅皇后”。舞团里的每一个妹子也有着同样想法,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展现自己最迷人的一面。妮娜技艺自然出众,白天鹅部分演绎无可挑剔,但碍于性格,她难以展现黑天鹅的精髓,而黑天鹅这一部分,被一个心机girl丽莉表现的自然又饱满。

​看着伤痕累累的自己,不愿措施机会的妮娜,私下找到总监想要争取此次天鹅皇后的机会。她得到的,是一个侵略而莽鲁的吻。也因为这一吻,掌握选角大权的王子最终选择了她成为夺目耀眼的公主。

​总监在酒会上宣布妮娜成为下一届的天鹅皇后,而上一届天鹅皇后贝丝面对自己被取代的事实,贝丝把怒火发泄在了妮娜身上。贝丝和丽莉的出现,让妮娜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一方面是怕自己的位置被丽莉取代,另一方面又怕自己会像此时的贝丝一样,被取代后孤立无援。一个代表的是近忧,一个代表的是远虑。二者共同作用让Nina处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之下。

​妮娜像是一只惊慌失措的小鸟,巨大的压力袭来,她开始出现幻觉,开始虐待自己的身体,用指甲划烂肩膀,撤掉一大块皮肤鲜血直流,鲜血直流。而这些正式妮娜的黑。

​一天晚上,丽莉到妮娜的家中,为自己的多嘴道歉,并邀请她出去喝一杯。一向听从母亲话的妮娜,终于爆发冲出家门。她开始接触到性,接触到酒,接触到从前一切的抗拒,她开始慢慢撕开身体中的阴暗,镜子里笑容诡异又张扬。她血红的眼中看到的只有自己作为天鹅皇后,站在舞台中央万众瞩目的样子。

​第二天演出的日子,她冲出家门,奔赴只属于她的战场。《天鹅湖》第一幕,妮娜的眼前一直浮现着丽莉的脸,舞伴的一个托举失误,妮娜掉了下来,现场一篇哗然。落幕回后台换装,却发现丽莉已经穿好黑天鹅的舞裙,挑衅地说代替妮娜上场,此时妮娜的黑暗被完全释放,妮娜杀了丽莉。

​第二幕拉开,一张邪魅狂拽的脸,眼神仿佛能刺穿人的心脏,她完美地完成了三十二周挥鞭转,黑天鹅冲破了她的身体,别慌妮娜,整个舞台都是你的。落幕妮娜终于又勇气回应总监的那个吻,回到后台发现刚刚的杀人现场变了样,原本躺在卫生间的丽莉不见了踪影,自己失手杀了丽莉是幻觉,那一刀原来是捅在了自己身上。

​第三幕,随着妮娜的转身倒下,落下了帷幕。白色的舞裙沾上了大片血迹但妮娜脸上却是解脱。

​透过电影的各种情节服装和对白,也展现了女主角Nina痛苦的心理斗争

电影的主体看似多个人物的多重矛盾交织和斗争,却终究还是一个人的战场。总结下来,电影讲述的是各种控制,来自自身的和他人,乃至整个社会。主角妮娜母亲对妮娜的爱,看似温情脉脉的母女关系,背后是无情的控制,处在一种病态共生中。扭曲的控制欲,很多的细枝末节已经超出了正常范畴。无形的转变成了一种枷锁。这种束缚让妮娜这样年轻的女孩承受不了,也导致了妮娜的自我压制直至最终的分裂。

​而外界压力,使妮娜本身的压抑,带有自我谴责与无法消失的罪恶感。包括妮娜对自己舞蹈上提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即便成为了领舞也丝毫不松懈;对替代前任领悟也归咎于自己的责任——负罪感;以及发展到最后幻化出现实中的竞争对手与假想敌的重叠镜像——极端化。这种巨大的压力妨碍了她以完美释放和表现的舞蹈,这令人沮丧的境地反过来则加重了她的负罪感,恶性循环后以悲剧告终。

破茧而出的代价是抛弃旧的躯壳。电影中杀死旧的自己以展望新生活的桥段表现在主角的身上实在悲剧了些,但纵观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无一不在逐日地重复着这样的悲剧。每个人身上都住着白天鹅和黑天鹅,都有人性的阴暗面和复杂性。

黑暗之所以是黑暗,是因为光没有照进来。如果我们愿意用爱的光去关照我们内心那些所谓的阴暗面,它们会被接纳、看到,会被转化成为我们成长的资粮。而这束心光从来不用外求,就在我们自己心里。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午夜寻找你内心的“黑”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