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今日思考 “懒惰”的背后

我们经常说管理是反人性的,即让组织成员主动做企业人体的事情,这“主动”在更多时候是员工被动的,被迫完成的。让任何一个人做本能不想做的事情,都是反人性。我们经常说人性,人性到底包含什么?我个人认为在日常行为中就是贪和懒。

这是我们人类的生存机制做决定的,我们要活下来,既要节省自己的能量(即懒惰),又要储备更多生存必要的物质(即贪婪)。

但这是所有哺乳动物都共性的机制,不仅仅是人独有。

我之前曾经思考过三重脑的事情,从爬行脑到哺乳脑再到人脑,这其中人性本能的部分其实就在哺乳脑中,我们今天90%的人性本能都来自这里。本能脑的特点就是决策快,这对于管理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调动每个个体本能让其愿意为商业成功付诸行动。

要知道本能决策快,但商业成功的收益却是缓慢的,因此面对人的“人性”本能,管理者就要思考如何驾驭人性的贪和懒。这件事我想了很久,今天公司路上突然想到了这句话:

员工获得的工作收益能够抵消当前的懒惰。

即我之前思考中讲的:用你的贪驾驭你的懒。

之前思考中曾经讲过自律这件事,一个人的自律就是通过让自己的人脑来驾驭哺乳脑的过程,即长期生存有效的价值超越当下快感的付出过程。放到今天的思考中,这其实就是管理者理性构建出一个对组织长期更有价值的目标,来让每个人可期,因此来调用每个人“贪”的本性,从而打破“懒”的现状。

“懒”其实是每个人的初始状态,因为欲望而产生了行动,这欲望其实就是贪的表现形式,而默认状态的“懒惰”则是跟恐惧失去的博弈。

每个人都想睡懒觉,也都喜欢好吃懒做,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想健康,也都想赚很多钱,也都想很有面子。这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显然如何打破每个人的初始状态,是很重要的管理哲学。有的人会说:发工资。但工资如果仅仅是固定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拿到固定的工资,那么一旦入职,每个人就仍然难以激活“懒惰“的状态,因此他们不会因此没有工资。

因此就出现了绩效考核,但大部分都形成虚设。

要真正激活组织中的个体,我个人认为,就必须建立让每个人本能认为可期的收益或者不行动代理的恐惧损失,这就是奖惩的价值所在。

这里有两个要素很重要,一个是“可期”,一个是收益和损失。这其实也是反熵重要的外部输入,让一个个体愿意为了公司的商业成功把其行为变得有序,核心还在于这促进“人性”的外力引入。我见过很多公司,尤其是国企,大部分员工不积极,核心就在于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机制结果不可期,更没有明确失去的机制。

于是每个人自然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激活组织,其实就是激活个体,激活个体就是激活“人性的懒”,管理者更多要思考的是对抗懒惰,或者激活懒惰的可期外力是什么?

每个人付出后可以获得的收入,职位(影响力面子),还是不付出会造成自己本来已有的收益损失(收入和职位等)。

可期是核心,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懒惰意味着什么?而行动后又意味着什么,如上面所说,当行动后的收益远远大于懒惰带来的损失时,所谓的自我驱动就出现了。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24 今日思考 “懒惰”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