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在焦虑什么?

前几天晚上,轩哥破天荒地跟我讲了很多很多他的悄悄话:

他说他想转学了。
他觉得自己不优秀,是普普通通的,就像小蚂蚁一样。
他不喜欢被嘲笑,别人嘲笑他,他会非常的生气。
他不喜欢用言语表达,他喜欢用动作,或者写纸条来表达。
他喜欢安静,不喜欢上课举手回答问题。
前天他在午托部回来不高兴,是因为:新来了两个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安安静静的,他说话了,然后老师就把他名字记下来。
……

听了这些,我一时还真的消化不了,我很担心,担心他在学校过得不好,担心他越来越不自信……不过他愿意把他的心里话告诉我,我感到安慰。但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哪来的这么多心事重重?他的焦虑因何而来?

在人类正常发展中,无论是真实的危险还是想象的危险,都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自我未能找到处理危险的办法,就会陷入长期的无助的恐慌之中,对危险的本能反应便是焦虑”,“焦虑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个体在应对危险时采取的一种必要而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当我看到这些时,明白了:原来每个人都会有焦虑,孩子也一样。

而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什么产生焦虑呢?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总结了几个来源,其中一些包括:

1、因为担心被抛弃而产生的焦虑。

在大街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面:大人在前面走,孩子在后面哭着追着,然后大人甩出一句话:“不要你了,别跟着我!”大人是想威胁孩子,让孩子顺从,而这一招往往会暂时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严重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孩子最大的恐惧是他不再被爱,不被父母接受使孩子处于害怕的状态……随着不被父母接受的感觉而来的是愤怒,随着愤怒而至的是某种报复性的犯罪……”所以永远不要威胁说要抛弃孩子。

我虽然没有这么直白的说过“不要你了”,但是我以前并不接受他的坏情绪,只要他一发脾气,我对他就是拒绝的,觉得他是坏的,就要想方设法打压。其实呢,否定孩子的情绪,就是在否定孩子。每个人都有情绪,有情绪是正常的,所以情绪是可以允许的,无论好的坏的,要限制的是因为情绪产生的不好的行为而已。

2、因不信任或者不耐烦而产生的焦虑

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有一项最影响亲子关系的是“家庭作业”,因为作业而鸡犬不宁、大发雷霆的事例比比皆是。完成家庭作业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一项基本要求,偏偏家长不放心,对孩子“虎视眈眈”,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名义上是监督,实际上是监视,孩子自然会有“不被信任”的感受,他又怎么能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呢?

还有我对孩子的口头语经常是“快点儿”,什么都是“快点儿”,吃饭、刷牙、洗脸、睡觉、上学、做手工、画漫画、洗袜子……总是用大人对效率的要求来控制孩子的行为,然而“效率是孩子的敌人……它耗尽了孩子的才智、阻碍成长、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上的彻底崩溃,孩子需要试验、努力的机会,需要在没有催促或者辱骂的情况下学习。”

所以,对孩子,需要耐心的等待,需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3、由于父母之间的冲突产生的焦虑。

有一部分家庭,父母双方貌合神离,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儿大吵大闹。而孩子呢,夹在父母中间,往往他会觉得父母的争吵是因他而起的,感到不安和内疚。同时,孩子是无法保持中立的,他或者站在父亲一边或者站在母亲一边,“孩子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分裂的忠诚和长期的感情矛盾”。

所以,父母应该平静的讨论相互之间的分歧,或者留在私人时间讨论,让孩子懂得分歧是可以协商的。

以上的几种焦虑来源不会单一的作用于某一事件,往往是日积月累综合作用于孩子的思考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自我认知、自我感受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孩子承受压力和主动处理焦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经验。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感,是否可以获得理解和尊重,是否可以健康快乐,在学校里以至于步入社会后如何为人处事。所以说,如果孩子有问题,首先从父母身上找!

焦虑有益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它是孩子获得良知的动机之一。正是因为害怕被所爱之人批评以及对被爱的渴望,让孩子形成了良知;正是由于害怕良心的谴责,才促使人们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

面对孩子的焦虑,我不应该质疑“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就像我自己,想要跟别人倒苦水时,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其实并不是要寻求什么解决方案。那么孩子也一样,他有情绪有焦虑,当他的这些感受被看见时,他才会觉得自己真的被重视,而不是被忽略。

在轩哥说话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听,当我试图跟他讲道理、或者想帮他解决问题时,他说:“妈妈,你说的都没有用”,他其实只是想说说,而我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少说多听。

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以后,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想倾听时再给他讲道理。所以说“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后来轩哥又跟我说:

他喜欢绘画、喜欢音乐,他可以用唱歌的方式表达。
他让我随便说几个词语,他都可以把它们唱出来。

看他欢乐的样子,我也不再那么焦虑了。

每个人生来就有从心理和生理上抵御危险以及处理自身焦虑的能力。”所以,当你真的看到孩子有焦虑的感受时,并认为适当的焦虑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你已经在帮他了,然后就是孩子自己或者孩子和你一起寻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样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你在焦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