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没事,就把之前买的《读懂一本书 攀登读书法》拿来看看。这本书很早之前就买了,当时只看了一小部分就搁置了,现在又拿来看时,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以前,关于如何选书、如何看书,我曾很迷茫。现在,在不断的学习、摸索、实践之后,关于如何更好地看书,有了更清晰的感受和体会。我想把自己的这些读书心得分享给你们,希望可以对你们有一点帮助。
读书的几点误区
一、读书无用
说起看书,很多人可能会说:“看过的书又记不住,那么,看书有什么用呢?”
以前,我也曾有过读书无用的想法,总觉得那些看过的书,看完了也没什么印象,白白浪费了时间。后来才发现,阅读带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阅读,可以让我的心更静,而且,有时遇到的一些生活中的困惑,还能无意间在书中找到答案,带给我欣喜和感动......
三毛曾这样描述阅读:“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也许,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好像看不到阅读带给我们的益处,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那些看过的书,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在你的谈话中,在你的做事中,都带给你很多积极的能量。
作家斋藤孝曾在《深阅读》中表达过阅读带给人的积极影响:“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他还能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使我们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当你开始阅读时,你自会感受到阅读的好。
二、读书一味追求数量
相信很多人都定过一年至少要读100本书的计划,之后,一本本地读下去。每读完一本,会在本子上做标记,当时也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读完了这些书,有没有什么收获?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了吧?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在追求读书数量的过程中,慢慢迷失了自己的初衷,到最后把读书当成了一项计划去完成。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节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本本慢慢读就好。
一本读完之后,可以把书合上,自己可以先想想这本书里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是什么,之后,可以写写读书感悟,或者讲给别人听,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攀登曾在书中说过,他一般看完一本书,会先把书放几天,之后,再回忆这本书的内容,画思维导图。
这样读书,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但是,攀登这样说:“我仍然信奉‘不舒服’的读书原则,一本书读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故步自封。”
攀登的这种读书方法,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试一试。
三、一味追求书单
说起书单,很是人想到的就是一些畅销书和经典书籍。当然啦,这些书无疑是深受欢迎的好书,但是,却不一定适合自己去读。
我也经历过这样盲目追求书单的过程。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听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写得很好,我就迫不及待地买来看看。买来之后,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越读越痛苦,后来就放弃了。
前段时间买的一本《异类》也是如此。翻了几页,发现里面大多都是一些实验案例,顿时就失去了读下去的欲望,便也放弃阅读。但是,最近,听了学长对这本书的语音讲解之后,再去看这本书,就很容易读进去了。
所以,同样一本书,当你有了一定的阅历和体会之后,再去读的结果就不一样了。阅读的时候,随心一点儿会更好,不要强迫自己去读,这样阅读的体验和效果也会更好。
四、读书只读一个领域的书
有的人读书喜欢一直读一种类型或者一个领域的书籍,这样难免会造成局限性。
《能力陷阱》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很多人特别容易陷在自己的专长。因为擅长做这件事,所以使劲做这件事,越使劲做这件事,就越擅长做这件事。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陷在自己的人生格局里了。
我们需要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经常去读一些自己不想读或者不常读的书。我一直比较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后来,无意间读了《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发现心理学也挺有意思的。
所以,当你去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新鲜的事物,也会不断让自己变得丰富。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几点阅读误区,接下来,我来具体聊聊如何选书、如何看书以及阅读完一本书后的输出。
如何选书
一、作家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不知道选什么书去读。这个时候,可以先买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来读。
就拿我自己来说,真正开始读书的时候是在大二,当时曼曼姐跟我说,她特别喜欢三毛的书,推荐我也可以看看。
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就知道了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所以,我第一本看的就是《撒哈拉的故事》。看完之后,通过这本书,喜欢上了三毛。之后,就把图书馆里三毛的书都找来看看。
所以,如果你有很喜欢的作家,不妨把她的书都看一看。像我喜欢的作家有三毛、大冰、刘同、周国平、卢思浩、李菁、达达令等。
二、从书中获取
看到“从书中获取”,或许,你觉得很困惑。其实,通俗点来讲,就是在你看的书中,提及到的一些书,这些书你就可以买来看看,尤其是被作者反复提及的书,有很大概率这是一本好书。
我刚看完的《读懂一本书 攀登读书法》中,就提及了很多书,例如:《瓦尔登湖》、《清单革命》、《刻意练习》、《从0到1》、《非暴力沟通》、《活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这本书看完,我记下了将近50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自己一下又有很多书可以看了。当然了,书中提及的书你不用每本都买来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看就好。
这样每看完一本书,书中也会提及一些书,这样延伸起来,就会有很多的书可以去选择了。
三、朋友圈或者朋友推荐
在朋友圈里如果看到别人分享的书时,可以把书名记下,自己买来看看。当你不知道看什么书,向身边的朋友寻求帮助时,可以听听他们的推荐。如果听完之后,自己有被书中的内容吸引,这时,可以把书买来看看。
四、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
攀登当初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后来,有一个北大的老师,让攀登去讲一门危机公关的课。攀登为了准备这个课程,买了三本危机公关方面的书籍,看完之后,就写了一个长长的ppt,就形成了一个危机公关的课程。后来,他的这个课程给自己带来了一笔颇丰的收入。
所以,如果你对哪个领域感兴趣的话,不妨买些这个领域的相关书籍看看。例如: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五、从一些软件中获取
百度、微信读书、当当、知乎等平台,都可以筛选到很多的书。
我个人比较喜欢微信读书。在微信读书里可以看到好友的书架,没事的时候,可以点进去,看看好友的这些书里,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这样也可以帮自己做一个筛选。
我有时在天猫上买书,会看看下面别人带图的评论。别人晒的一些书的截图(有的时候是别人买的很多书的图片),不妨点开看看,说不定就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书。
如何看书
一、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先看
拿到一本书时,很多人习惯性地从第一页开始,一直看到最后一页。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我一般拿到一本书时,喜欢先看目录,挑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先看,这样去看书,往往会提高阅读兴趣,不会觉得疲惫。
二、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看
看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这个时候,可以反复看几遍。如果还是不太理解,可以先跳过这部分,或许,等后面的一部分看完之后,对那些难懂的地方,自然而然就理解了。
三、勾画重点
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跟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每次看书的时候,总会习惯用笔在旁边勾画。遇到喜欢的语句,我会用荧光笔画出来;遇到引发我思考的语句,我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强化自己的印象,还有助于以后翻看时,能够一眼找到重点的语句。
对于什么样的语句可以进行勾画呢?攀登总结了8条评判标准:
1、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
2、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要记住它;
3、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4、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
5、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
6、不同侧面彰显书籍内在价值;
7、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的冲击;
8、书中的奇闻逸事,增添讲书的趣味性。
这是我在看《认知突围》时,勾画的笔记。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知识性内容比较密集的内容时,可以在每一节的空白处,提炼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二次加工,更有助于理解和运用。
四、做摘抄
记得学长之前跟我们分享他做摘抄的方法时说过,他做摘抄时,会先把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之后再分别整理。他在石墨文档建立的有金句库、标题库、读书笔记库等,这样进行分类整理之后,提取时会方便快捷很多。
而我自己平常把书中喜欢的句子,写到专门的摘抄本上,没事的时候,翻开看看。有些句子,在不同的时候翻看,体会也不一样。当然,这时你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之前看到过这样几句话:“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别人的知识,而是用别人的知识,升级你的知识体系。笔记主要不是记录别人讲的内容,而是纪录别人没讲的内容,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做笔记,把别人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收获的价值更大。
输出
一、写读书感悟
每看完一本书,可以写写读后感,对这本书做一个总结。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或内容,自己是否赞同,有哪些地方觉得比较好,有哪些地方觉得不足,有哪些方法是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的等,都可以进行梳理。
一本书读完,也可以画一下思维导图,把书中的脉络进行梳理,这样会更清晰直观,也有助于二次加工,以及把知识内化和运用。
关于画思维导图,可以用软件,也可以手画(印象会更深刻)。关于画思维导图的软件,推荐“XMind思维导图”。
二、主动分享
看书容易,但是,把你看的内容讲出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不仅需要你理解书中的内容,而且还需要你用语言组织和表达出来。书中的内容你讲过一遍之后,就很难遗忘了。
攀登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你会发现,在生活当中,如果你特别想取悦某些人,反而得不到他们的心。人和人之间都有一种特别奇妙的缘分。你最应该做的事是淡定,踏踏实实地满怀着热情,把这本书里最有价值的内容送给对方,你们之间的缘分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想起了之前和千寻瀑的相识,就是因为互相分享一本书。那时,她看到我在群里分享的一本书的截图,便主动私聊我问书名。这本书看完之后,我们互相分享了读书感悟,这种对同一本书产生共鸣和喜爱的感动,瞬间将原本两个不认识的陌生人的心拉近。这也是主动分享带给我的收获。
所以,把你学到的东西主动分享给别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同频的小伙伴。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