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母亲的诗,最后1句道歉,写尽儿女最大的悲哀,却非《游子吟》

母亲节就要到了,只可惜,多少子女和母亲天各一方,只能相思,不能相见。

如果要用一句诗来表达你的心情,你会说什么?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实,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一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就写尽了天下儿女对母亲的亏欠。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黄景仁外出为官府办事,离别之夜,风雪交加,辞别母亲,写下了这首诗。

“搴帷拜母河梁去”,开篇便直入主题——“别老母”。一“拜”一“去”,两个动作,写出了告别家乡亲人的无奈,以及漂泊异地的悲哀。

黄景仁没有浓墨重彩描写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情境,而是抓住“愁看”的细节,“白发愁看泪眼枯”,便将伤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目相对,“此时无声胜有声”,母亲对儿子的前路忧心、牵挂,想挽留又不能留;儿子对母亲心怀愧疚,想留下却不能留。

这对母子彼此“愁看”有多久呢?从默默无言,相对而泣,到泪眼干“枯”,此情此景,不忍触睹。

“惨惨柴门风雪夜”,冬夜、寒风、暴雪、茅屋,渲染了离别时凄凉、悲哀的氛围。这三句诗如电影镜头步步推进,诗人的情感层层积蓄,发出“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泣血悲鸣。

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风雪之夜还远走他乡,让年迈的母亲面对孤独,养儿子有什么用?还不如没有!

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道出了天下儿女共同的悲哀。我就处于这种痛苦中。

今年五一放假,匆匆赶回老家,一下火车就拎着行李直奔医院。年初,母亲脑出血入院,现在度过危险期,半身偏瘫,正在康复中心治疗。我是家里的独女,前期治疗的时候,已经用完了所有的假期,只能请护工看护,家乡亲人帮忙照顾。

四天假期一晃而过,最后一天中午,母亲在康复中心练站,身体结结实实地绑在立床上。

我说,妈,我去赶车了,六月放假就回来。母亲放声大哭,绑在立床上的身体颤抖着,眼神里满是不舍。

看着她伤心的样子,我心如刀绞,泪水滚滚而下。说什么养儿防老,我本应该留在她身边,鼓励她、陪伴她,但是因为生活,因为高昂的医药费,我还需要更加努力地赚取生活的资本。

“此时有子不如无”,又岂是黄景仁一人的悲哀!只愿天下母亲都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舒芯  180612064    

齐悦梦想社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母亲的诗,最后1句道歉,写尽儿女最大的悲哀,却非《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