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平 || 自毁模式



沐浴新阳光,走向心智成熟之路

心理学家派克在“自毁模式”一节中介绍了两个自毁模式的案例。

案例1:一位杰出能干的年轻人,在公司升迁很快,26岁即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副总时,他却做出了一些可耻的事情,事发后,被辞退了。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被另一家公司聘用,又是飞快地升迁,28岁时,在即将被提升时,他重蹈覆辙,再次被解雇了。第三次出现这种情况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某种自毁状态。

案例2:一个漂亮迷人、出色能干的女人,不停地与一个又一个注定不成器的男人约会。

自毁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派克写到:陷入慢性自毁状态的人通常也是廉价宽恕的牺牲品。你会发现他们总是会说:“噢,我没有很好的童年,但是我的父母都尽力了。”

可见,这种廉价的宽恕毫无功效。因为他们心中依然有恨,童年的怨恨已经深深地进入了潜意识。

派克写到:处于这种自毁模式的人都精通“责备游戏”。他们的潜意识会说:“瞧我的父母,都是他们把我毁了!”他们自毁的动机就是想让世人知道,他们那可恶的父母是如何毁掉他们的。如果他们自己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婚姻美满,他们怎么会说:“看,都是他们把我毁了!”由于他们始终处在自毁的状态之中,所以他们根本无法成功。他们越不成功,就会越责备;越责备,就会越不成长。

陷入自毁模式中的人,最初的动机是想通过自毁来证明父母的过错、以达到责备父母、惩罚父母的目的。结果却陷入不断自毁的模式中惩罚自己。

派克写到:童年一盎司的阴影,长大后变成一千吨的自毁,而要消除其危害,就要做到真正的宽恕。所以,宽恕最大的受益得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延平 || 自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