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课堂尝试之感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有一难点“量角画角”,本周二上课前和同办公室教师还在议论,尤其是六年级老师苦口婆心地重复着:四年级角可得学透、学好,要不然六年级学方位时可麻烦大喽!看得出,角掌握不好对六年级的方位学习造成了很大困扰。带着思考我进入了教室……

      虽然已经准备好了课件和教案,问题和活动设计都在计划中。可是一个问题“学生会量角,就要先明白量角器的用法”进入我的脑海,脑子里瞬间闪出华应龙、张齐华等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我想换种思路上课。

      于是,课前我调整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角单位的产生,认识量角器。2. 探索量角器的量角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快速量角。课前,我特意准备了一个量角器教具。

      开课伊始,我依然从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为切入点引入课堂,学生在差别比较大的两个角中很快找到了较大的角和较小的角,而对差别不大的两个角中无法进行准确判断,我们觉得需要有准确的工具去帮忙——量角器

      认识量角器:从圆开始,把圆平均分成360个小角,这样的一个角就是1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角的单位。把这个圆的一半拿出来就是我们要用的量角器,于是学生很快想到量角器的最大度数是“180°”。孩子们同桌两人一起观察手中的量角器,看看上面都有什么,猜测它们的作用。一翻讨论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大胆的猜想也让我们感叹万分,如:学生发现刻度上对应两个不同的度数,他猜想有可能要看角的开口朝向,朝左和朝右的角看的度数就不一样;有两个学生通过找到90°的角,发现了这个中间的点(中心)就是我们角的顶点的位置……

      对量角器的观察和猜想环节,课上用了近10分钟,课下思考时,我依然很坚定这点改变是有价值的:看起来,是学生用了很长的时间去讨论量角器,但其实他们已经通过研究量角器找到了很多角在量角器上的不同表示方法,如:20°的角可以从以0°和20°对应的刻度线为边,还可以以10°和30°对应的刻度线为边……多么宝贵的发现,小小的量角器原来藏了这么多的小玄机,我们一起兴致勃勃研究一下怎样能让我们快速准确量出角的大小呢?

        探索量角:有了刚刚对量角器的深入认识,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想亲手量量试试,我趁他们心急正当时,放手让他们动手试一把,很多孩子都能得到正确的度数,有的孩子很快,而有的孩子却慢一些。我便抓住量得快与慢进行探讨。一个量的稍慢的学生说出她的方法:用20°(160°)和55°(125°)对应角的两条边上,然后做减法,大度数-小度数=角的度数,孩子们听懂了她的做法,一些学生投之以敬佩的目光,同样我也是,这么复杂的量法她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那直接简捷的方法岂不是更容易掌握?这让我对学生掌握更优化的量法充满了信心。

      然而,班里有个孩子却不以为然,觉得这样“麻烦”。他说道:“让角的顶点对准中心,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然后读数就行。”话语很简单,已经让其他孩子体会到了他的不一样之处,看来也有不少孩子用这个方法,我便刻意问了一个问题:读数时,内圈、外圈都有度数,读哪一个呢?

      孩子们在思考这个问题中,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我便留出时间让小组在一起讨论。他们发现了左边的0°刻度线(外圈)对应的角是朝左的,所以开口朝左的角读外圈度数;而开口朝右的角应该读内圈度数。更深度地理解:只要让角的顶点对准中心,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内/外圈),读数看是内圈0,就读内圈度数;是外圈0,就读外圈度数。还有学生认为看这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就知道读大度数还是小度数了……种种方法都能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度数,我没有过多突出那种,是因为他们的做法都是同一个道理:起始对应找度数。

      学习量角:孩子们掌握了好的方法,再次量角时速度已经有很大提升,练习了两个角后,孩子们一起回忆着刚刚的操作,提取总结出量角步骤要点:1.两重合(角的顶点对准中心,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2.读度数(看内外圈);3.表示度数(图上标示出)。结合练习,孩子们利用这些步骤量角。

      很明显,这节课下来,孩子们没有出现拿着量角器无从下手的情况,这是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正是因为用了近10分钟来让学生“研究量角器”,孩子们知道了量角器的原理,猜想了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从而使得这节课之后的问题容易突破,看似慢实则是加快了课程速度,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着急点,他们希望先看看手中的工具怎么用,再去用,符合孩子认知规律。

      课前的突然转变,让我改变了这节课的上法,这并不是对所备的课全部推翻,而在原有备课的基础上,我大胆调整了主次,加重了对量角器的研究,在教学中,我一直也很清晰地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易出错的点(读数问题),在适当的问题中对此进行突破,课后我再次反思改变后的课堂,也发现了几点问题:

      l学生的量角器的规格不一,甚至有些结构不一,需要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分别对量角器的用法做一些指导。

      读书时,所依照方法多了,学生会没有主见,不做选择,从而方法混淆,迷失了要点。

      练习中,仍有读错数的情况,需要再次强调学生“回头看”的方法。

      课后,我对好课又有一种新的期待,并不是备课备得细、磨课磨的多就是好课,好课应该有一定的灵感在其中,在一声叹息中、在一句启发中、在一次的顿悟中……灵感火花会让课越来越好!

                2021.10.12

你可能感兴趣的:(角的度量课堂尝试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