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以沁 编丨Mia
近日,一段妈妈在家录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的小男孩长着肉乎乎的脸蛋,十分可爱。只见他坐在地上,眼泛泪光,抽噎着向妈妈“控诉”:“如果不让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
听到妈妈回答“有病毒”后,男孩伸出无限向往外部世界的小手,带着哭腔说出了让不少网友忍俊不禁的神回复:“我看不见——我迫不及待想去跟病毒一起玩——”
网友们戏称他为“又一个在家憋疯了的小孩”。可以想像,如今的神州大地上,有多少个扒着窗户,期待出门撒欢的孩子。
但是,疫情之战仍不可松懈,不少省市的开学时间一推再推,宅家的日子恐怕一时半会结束不了。
当桌游、动画片、电子游戏也逐渐失去了往日魅力,还有什么活动既适合家中进行,又能驱散孩子的无聊情绪?能让孩子玩得开心,还能有所收获?
根据大量文献研究,以及对世界各地的专家、教育工作者的采访,PoP项目组归纳总结出了符合多种文化环境的“玩”的五大特征。
理想条件下,“玩耍”应该是:
1. 让孩子感到快乐的
2. 孩子认为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3. 高度参与的,并会主动思考
4. 包含思维的迭代
5. 包含社交互动
可以看到,孩子基本上自发就能进行这样的活动,而家长在必要时介入,让玩耍的过程尽量包含这些内容,就能保证孩子拥有有益又快乐的游戏时间。
然而,虽然每个人都有玩耍的经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关于“玩”的认知逐渐平面化。人们往往忽略了孩童时期非常熟悉的感受,从而对玩耍、对“玩中学”抱有不够全面的看法。
误区一:玩耍就只意味着开心。
如果让成年人想象一幅孩子玩耍时的场景,可能大多会是孩子间的嬉笑打闹。总之,“玩”总是和“开心”联系在一起。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每个大人都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经历。”Benjamin说道:“玩耍的过程中,其实参杂了多种情绪。比如孩子会因为积木坍塌了感到沮丧,或者因为别人比自己搭得高而生气。”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还有失败后的受挫感。但这些负面情绪并不一定都是“坏角色”。
从这些情绪中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尝试,最终成功。其中的好奇心、专注力、主动思考,以及最后的成就感,都是“玩”的一部分。而这,也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里自然发生的一种深度学习。
误区二:相较于初高中生,“玩中学”更适合低龄段孩子。
“的确,三四岁的孩子和中学生们有很大不同。事实上,“玩中学”会更多地发生在低龄孩子身上,这是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事。”
不过,Benjamin指出,低龄孩子和青少年其实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无论是在儿童早期还是青春期,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大脑都正经历重大转变。
其次,即将步入幼儿园的孩子,是第一次正式地将活动范围,从家里转移到外部世界。而即将步入成年期的青少年,正同样推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既激动又紧张的时刻。而回归到孩子最熟悉的玩耍,孩子不仅可以缓解自身焦虑,还能收获新的认知顺利过渡到新生活。
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通过“玩中学”,掌握特定的知识与技能。
游戏百宝箱
现在,大家对玩耍已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是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孩子一起大展身手了呢?
以下是外滩君从零点计划Agency by Design项目的官网中精心挑选的三个探索类小游戏,以及两档精彩的电视节目,一起和孩子体验一把“玩中学”的乐趣吧!
1. 探索频道科普节目《造物小百科》
探索频道的王牌节目《How it's Made(造物小百科/制造的原理)》自2001年开播以来已录制了32季。
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这个节目介绍了生活中上千种物品的生产过程。每集介绍3-4款产品的制造,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介绍的产品涵盖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从牛仔裤、速冻饺子、硬木地板到汽车散热器,几乎无所不包。
现代化工厂中,运转流畅无阻的流水线与精确无误的装配,能让观众了解生产流程的同时大饱眼福,而手工匠人鬼斧神工的技术也都让人赞叹不已。
虽然看似非常硬核,但生动有趣的内容其实适合任何年龄段的孩子观看。当然,如果孩子能够在观看后主动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家长能解释一些背后的原理,就能学到更多。
2. 日本NHK电视台儿童节目《啊!设计》
这个充满创意的儿童设计类节目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网络上有非常多的推荐。在豆瓣电影中,观看人数已从两年前的300多人暴涨至超过2000人,而评分始终稳居9.4的高分。
就在今年年初,《啊!设计》成功上线优酷亲子频道,目前更新至第31集。
这档节目从2011年推出至今9年,艺术总监是日本著名设计师佐藤卓,曾服务和设计过的产品有明治牛奶、乐天、可尔必思饮料、三宅一生......
在一次采访中佐藤卓阐释节目理念:儿童大多是在游戏中学习和长大,所以他在节目中充分利用了动态影像的趣味性,向儿童展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设计。
在每集短短的15分钟内,设计了多个环节,拿了不少日本设计界奥斯卡奖项,比如“设计的观察”、“设计师”、“解散”等等。
让最多观众大呼过瘾的要属“解散”环节。秉持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拆不了”的原则,葡萄、计算器、牛仔裤、胶带通通回归“出厂设置”,整齐摆放。
3. 游戏:拆解专家
看了这么多物品的拆解,是否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呢?这个小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一件设备的组成、设计目的以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首先,孩子可以先观察一个小家电的外部结构,结合它的功能想象一下内部构成;
然后用工具拆解它,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零件,思考这个零件起到了什么作用;
最后,将拆出的所有零件分类摆放,在纸上画下它们,并标出它们的名字与功能。
注意,家长需要选择能够断电的家电供孩子探索,以保障安全。如孩子年龄较小,家长可以事先拧松螺丝,方便孩子拆解。
推荐拆解的家用设备:
手持电动搅拌机
吹风机
电饭锅
咖啡机
电动削笔器
面包机
4. 游戏:材料探秘
这个游戏可以吸引孩子对不同材料的关注,加深孩子对材料的认知,同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通过探索不同材料,孩子可以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性,包括它们的“超长之处”以及固有的限制。从而思考为什么某些日常用品的制作使用了这个材料?
比如锡箔纸是易撕的还是易拉伸的?为什么选择锡箔纸而非其他材料制作厨房用具?锡箔纸还可以有哪些用途?
推荐材料:
纸板或纸
电线
布、细绳或纱线
不同种类的胶带
锡箔纸或金属
电路或马达
木头
光
探索这些问题:
1. 可以用这个材料制作什么?可以如何改变它的形状?
2. 材料之间有何差异?不同的材料可以如何组合在一起?
3. 有哪些方法可以将材料连接在一起?哪些效果更好?
4. 材料的坚硬度或柔韧性怎么样?
5. 在二维或三维空间空间中,可以如何运用这些材料?
5. 游戏:设计猎手
人们几乎无时无刻不被设计环绕,从水杯、椅子、柜子等产品,到房间、厨房等室内空间,再到整栋建筑,然而,却往往从未仔细观察过。这个游戏就可以让孩子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思考设计背后的故事。
让孩子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品或空间,如图制作一张标签,边观察边思考标签上的四个问题,最后写上答案。
1. 你观察的是什么物品或空间?
2. 你注意到了什么?这个物品或空间哪里吸引了你?
3. 你认为设计师在设计它思考了哪些问题?
4. 如果要重新设计它,你会如何调整,为什么?
此外,孩子还可以画下或拍摄下自己选择的物品和空间,将来前往不同地方都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设计,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猎手。
快去试一试这些有趣又益智的电视节目和小游戏吧,让孩子宅家的日子重新美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