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星期二

今天琐事太多,读书不是特别积极,昨天的熬夜也让我有些困倦。躺在沙发上不想动,但看着儿子认真的写着作业,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太孤单,而且他也在提醒我写读书笔记。

其实,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懒惰。我躺在沙发上看着短视频,就是一种逃避,这一刻我把读书当成了任务。儿子的呼喊,让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的感觉、我的情绪、我的认知和我的决定,这一切都不是我最初拿起书、记笔记的初衷。

谢谢这个小家伙,是他在用一种无形的网,将我捞起来。他感觉到了我的情绪和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点醒了我,可我反过来面对他的时候,却没有做到他这样的额蜻蜓点水。看来,孩子天生就具备着感觉认知的能力,而我们成年人多少被规则和社会限制了。

第六章主要分享认知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每一种的标题,都是在让我们读者强化每个时期对孩子的重要性。让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需要如何帮助他们成长,借此明白,我们迷路的原因,以及我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完成我们自己的蜕变和完整的成长。

开篇有一段话说的很好,我精简了一下内容与大家分享,与自己共勉。感觉升华的过程,完成了认知。成人要做的只是观察孩子的感觉,感觉到了,再恰到好处地对孩子说,这个感觉是什么,给孩子一个词汇,一个孩子内心形成的概念相对应的、匹配的、公众共同的词汇。让他可以将感觉、概念和公众词汇紧密联合。

这个过程是什么?

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束缚,在无形之中,完成教育的真谛。这也是前一章说,感觉是教育的根本的原因。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了教育的本质什么,又该如何去教育了。孩子本身就是环境的探索者,他们需要通过好奇,来产生感觉和情绪,在感受感觉和情绪的同时,完成一段认知的心理历程,当有人在此时给予一个匹配内心概念的公众词汇之后,就完成孩子的一次高效学习。

而家长就是那个在关键时刻出现的人,我们应该自觉的成为观察者,在恰当的时候将公众词语告诉孩子,协助他们完整内心的建构,进而使孩子可以将感觉提升到意识的层面之上。

现实中,我们很多家长都在追求速效,没有做好一个观察者应该有的样子。观察者就像狙击手一样,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一点就着的炸药。而且还是那种烈性的TNT,威力还很大,波及的面也很广,影响也很深远。

通过读书学习和一些短视频,我们发现父母应该做的样子和我们当下呈现的样子有很大区别。可为什么我们都在评论对与错,而不是思考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呢?为什么不找到真正的病根,然后再去根治。却像有病找西医一样,哪疼治哪,完全的治标不治本啊。

我们仔细回想,点燃你暴脾气的时候和场景。是不是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探索,不断反复感觉确认的过程。是不是你一次次的呼喊,然后提高分贝,依然无济于事,他仍我行无素的做着内心想要感觉的时候,对你的嘶吼熟视无睹。

如果这些场景都出现过,也确实就是点燃你的导火索。那么,我们家长就需要先了解认知两件事,然后去践行这两件事。第一,孩子的成长,需要独立完成感觉的认知过程,完成内心的心理历程,这个过程不能打断打乱强加概念;第二,孩子的感觉过程之前,是因为这个事物或事件让孩子产生了兴趣,引发了好奇,才有了感觉的出现和认知的形成。

了解了这两件事,我们就应该给自己设置一些心理上的标钉,让我们可以遇到事情的时候,调取这些内容,以便更好的处理发生的问题。不是一味的狂化,暴躁。我们当年没有完成的成长,已经有了改进的机会,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抓住,而且是需要我们自己认识到,并自己努力去抓住它。

读了两节,感触颇多,只是因为这些内容和我们当下出现的问题完美的契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内容,也拓宽了我的一些思路。感恩遇见,这本书,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继续加油,继续学习。以此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0-26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