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礼则不生—说说孩子的言行举止

      一位美国大学校长曾说过:“有三件事能使一个年轻人在起步的时候占上风:有礼貌,良好的谈吐,读书的习惯。”

场景一:

      正上着课呢,有个小朋友把两只脚翘到了椅子上,过了一会会儿,已经蹲在椅子上上课了。

场景二:

      语文课上,小朋友们正安安静静地写着作业,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去丢垃圾。

场景三:

      下课时,我正和一个小朋友谈心,过来一个小朋友叫老师,完全无视我正在讲话,一叠声地叫,要把我的注意力吸引到他地方。

场景四:

      我正在批改作业,有个小朋友来批改订正,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本子盖在我正在批的本子上。

场景五:

      课堂上胡乱接话。

场景六:

      课间的时候,因为有事要向家长反映,正拿着手机跟家长聊天,一个学生从左手边走来,却不见从右手边走过去,转头一看,正努力地看我正在干什么呢。

      《荀子·修身》中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在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很受重视,虽然现在对礼已不如古代士大夫阶层那么讲究,但是懂礼守礼的人肯定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有礼貌的人在言行举止中自然地散发出尊重他们的意念。

        孩子在小学低段还不是一个社会人,需要家长们的引导才能有得体规范的举止。一个家庭的教养也在孩子的言行举止中得到体现。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呢?

        首先是身教。说起身教,我想起曾教过的一位学生,刚上学的孩子,走路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晃动着身子,姿势实在是不太好看,纠正了好多次,并没有什么效果。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到学校里来接生病的孩子,看着一大一下离开的背影,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走路姿势完全复制了爸爸。从这件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身教是这样的重要,它是潜移默化地渗入了孩子的心里,他们纯洁的心灵完全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还自带放大效果,所以当你看到孩子不当的举止,请首先想想自己。

      其次,如果能认识到孩子言行举止的不当还是好事,最怕是对孩子的行为视若无睹。比如坐姿,孩子翘着脚,或者坐着坐着就把脚放到了椅子上;再比如孩子随意打断大人的说话,这些行为很有可能并没有放在父母们的心上。说小事,这些确实是小事,古人也说是小节,然而小节不修何以成大事呢?

      第三,家庭是养成礼貌最好的场所。摘录蔡颖卿《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这本书的几段话:“我相信家庭是基本礼貌最好的启蒙地与养成所,因为父母通常比其他人更在乎孩子真正的利益,所以,了解礼貌是安身与处事基础的父母,一定会更贯彻此中的教养。也因为基础是从家庭打起的,所以孩子被教养的礼貌通常很细致,涉及食、衣、住、行种种小节,是最自然有用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举手投足。”所以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父母必须时时留意自己和孩子的言行。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也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孩子们在成长中都会有社会化的过程,都要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更何况尊重天性与规范言行,教导礼仪并不是针锋相对,教养过程中分寸间的细微,父母们都会有传承的智慧来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无礼则不生—说说孩子的言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