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跑步丨精力管理就是做减法

第255天

自律人生:唯有读书与跑步不可辜负,每天坚持撰写读书随笔,每天坚持1万步。

《底层逻辑》

这个宇宙希望你成为普通的人,并千方百计地吸引着你。千万别让它成为现实。

很多时候,我都被各种世俗的规则束缚,活在别人的评判标准里。

我追求过很多虚无缥缈的东西,为了取得成果太过用力。

但“用力”这个词后面通常跟着“过猛”二字。用力过猛主要是因为焦虑吧?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不用拼命冲刺,一直努力就好。

我会经常让自己闲下来做复盘和自我“清洗”。

“大咖”都坚守着世间最简单的真知和信念,并且知行合一。

“大咖”也是普通人,他们不应该被神化,你和“大咖”之间的差距也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

人生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过,才能懂得。而经历的方式有两种,要么自己经历一遍,要么看别人走过的弯路。

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律的人,你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你需要断舍离,做人生的减法。专注是稀缺品,人能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少就是多,请务必坚持且专注。

你烦恼的可能不是怎么去解决问题,而是“问题这么多,我该怎么办”。杀死焦虑。

如果你觉得某件事让你特别焦虑,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那么最好的排解方法就是直接去做这件事,什么都别管,就是使劲做,努力去推动进度。你每往前推进一点这件棘手的事情,你的焦虑就会减少一分。同时,你的焦虑越少,推进工作的速度也就越快。只要咬紧牙关,不停地推进,总会有解脱的那一天。而且你每完成一个棘手的任务,或多或少都会比之前强大一点,这件苦差事总会改变你一点。

什么都别管,就是使劲做,努力去推动进度。

只要你行动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杀死”焦虑。有什么难事千万别耗着、等着,那只会让人在无尽的焦虑中备受煎熬,因为这时你焦虑的可能不是某件事情,而是焦虑本身。

5分钟法则。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焦虑的不是事情,而是焦虑本身。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状态,请深吸一口气,定一个5分钟的闹钟,告诉自己,我就只干5分钟。

我人生中的一种底层逻辑就是不要等万事俱备,而是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职场里没有那么多准备时间,永远不要等。完成比完美重要一千倍、一万倍。

建立你的“最小化执行清单”。

什么事都想做,往往什么事都做不好。精力管理就是要学着做减法,把关键的20%的事情做好,这20%的事情足以带动剩余的80%的事情,完全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自律不等于被逼迫。

真正自律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做某件事的成就感而变得自律。有成就感才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原因。

统计你的“正反馈”。

从本质上说,自律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让你坚持做热爱之事的手段。

太用力的人走不远。他们有一种投机的心理,总是会想:“我都这么拼了,一定会有好结果吧。”

后来我明白了:100%的努力≠100%的成功。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人往往都不是最努力的,因为60%的努力=90%的成功。太用力的人往往太急躁,后劲不足。人生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

张一鸣说,面对动态变化的世界,我们经常会感到惴惴不安,担忧未来或者懊恼过去,将很多精力和时间浪费在应对波动上……我觉得,保持平常心的人比较放松,内心没有扭曲,观察事物细腻,实事求是,比较有耐心。他们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大多数时候,人在没有偏执或者杂念的情况下,都能够有很好的判断,有一个说法是“本自具足”。

用平常心对待你的生活。

你需要合理谨慎地使用正向激励,从而让自己进入不费力的状态中。为了达到这个状态,你要明白,比激励更重要的是优化过程。

时间管理和自律一样,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无法也不必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分钟。

我们一生中要做的事情也符合‘二八定律’。只有20%的事情是可以改变人生的,这就是关键的部分,但这恰恰是你要用80%的精力去做的事情。

精力管理就是做减法。

人最应该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精力。1.每天自我反思,不断总结哪些事情可以让你补充能量,哪些事情会消耗你的能量,然后把你能拥有的空闲时间投入前者上。2.列出一定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用在做这些事情上。其他事情则在脑海里有个大致印象就可以了。

很多人认为,只要完成足够多的事情,工作效率就提升了。

不要好高骛远,人这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很厉害了。

人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那才是你灵魂深处真正的欲望。当你真正选出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时,你会有一种感觉:我本该属于这里。

不专注是因为你太贪婪,想同时完成A事情和B事情,这样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对抗各种干扰,人们往往选择以更快的速度工作,以便完成更多的工作。但这样就要承受更大的工作负荷,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工作质量。

上天给了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优秀,越专注!

现在是一个连傻瓜都会努力的时代。没有思考、没有总结的努力是不会带来回报的,反而会让你越来越累。只有少数人才愿意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达到自己的目标。

《董平讲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的第三层涵义是知识和行动。知行并重,两种不可偏废,其实不是阳明先生提出的观点。阳明先生讲得虽然知和行是两个字,但说的是一个事,知和行不分离。如今说的理论指导实践和阳明先生说的知行合还是有区别的。阳明先生是为了针对知先行后而说的知行合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行一致就是性。

知必须要通过行来呈现,如果没有行来表达,知又怎么能显现呢?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知必须能够通过行动来表达,如果不能表达,则不是真知。

信仰和行动合为一体,才能成为真正的信仰。

意识形态的发动也是行,属于隐蔽的行,被成为意识之行。一念发动处就是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和跑步丨精力管理就是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