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超越语文学科的通用素养

      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在在充分预热后拉开了帷幕,会议在云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位教育大咖金句不断,这场教育的精神盛宴使“山”的样子越来越清晰。

      “跨学科教学”、“通用素养”的理念让我感慨良多。

      李大圣院长提到了“从学科教学到跨学科教学”的课程教学未来图景,这也符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五个基本原则中的“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改变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理念。

      李建华校长说,人是融合的尺度,跨学科融合是基于人,为了人,发展人。孩子需要一个学科系统,今天的学科系统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单一学习,更强调跨学科的实践学习。德智体美劳推动人类更好地实现传承与发展。

      刘善娜校长提出了“数学三会”,既:眼光观察、思维思考、语言表达,语言的表达不正需要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数学三会”不也正是学科的通用素养么?

      倪闽景先生提到上海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的“4+1”课程,跨学科教学,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持续发现真问题。

      张宏伟老师更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真学习。在全景数学体验馆中,万物皆可为学具,每个知识点都可体验、可操作、可躬行、可六觉。课堂上,张宏伟老师用一个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引发了学生的追问和联想意识,培养了通用素养,达到了跨学科的成长。

      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喜欢和需要的课堂,也是每一个教育者应当看到的“山”。

      在人们的观念里,语文学科总是特立独行的,总是与其它学科不相融的。实际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是其它学科知识呈现的必要载体,更是其它学科进行学科性思维的必备工具,语文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显而易见。我不禁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通用素养?如何超越教材和学科,进行深入学习?如何让语文课程走向生活,让学习自然而然发生?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拙见。

      保持好奇心和信心,产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文章快速理解课文,把课堂模块化,逐句按照文本去解读,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句话背后有什么含义,写作也是有固定的结构,严格按照模式写文章。这样语文味儿十足的语文课看似带着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点,却丢失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更是在固定的答案中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更应该做一个影响者、陪伴者和鼓励者。艾瑞德的教师热爱语文,喜欢阅读,喜欢写作,用这种热爱感染学生,教师们每天坚持读书打卡,每周一篇小文章,这种坚持带动着学生也加入到读书打卡和写周记中。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悟,倾听学生成长的声音。课堂上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手握自己做的道具,有模有样地表演课本剧,引得下面的小观众哈哈大笑,在表演中表达对人物的理解。课下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文章,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大量阅读课外书,看见学生扎实的积累肯定学生的创作。学生在这种相对自由的环境下野蛮地生长着。

      加强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获得学习,着重培养通用素养。艾瑞德自建校以来便建设了占地300亩的田园校区,每班划分“一亩田”用于劳动教育。老师带领学生根据节气进行种植,以符合农作物生长的习性和特点。我们班的一亩田里种过萝卜、洋姜、小麦、红薯......同学们在劳动中明白“不违农时风雨顺,秋来收获粮满仓”的智慧,体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感受“稻浪飘香绿野,农户采摘番茄”的惬意,得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学生通过耕种,学习了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感受到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待农作物成熟时,孩子们尽情采摘,亲手烹饪佳肴,开展美食分享会。从种植到收割再到精心制成美食,经历辛苦方知食之美味,学生从中学习到劳动技能和生活本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

设置综合性作业,涵盖多个学科,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24节气成为统整学校综合活动课程的系统框架,24节气综合课程从单科教育走向学科融合。今年春分节气前的一周,班主任老师就通过班会课为学生讲解了春分节气的来历、气候特点、习俗、特有食谱和养生注意事项。语文课上大家吟诵与春分有关的诗词;科学课上,老师陪着孩子一起竖春蛋;音乐课上唱春天;美术课上画春牛。孩子们还精心准备了啦啦操、爵士舞、英文歌、手势舞等节目,在田园校区的小广场上进行表演。节目中间穿插“飞花令”的游戏,以“春”“花”“云”三个字开始“飞”,充分展现了孩子们深厚的文学修养。娱乐后,同学们去田间挂上美术课上制作的春牛图,去班级的“一亩田”中种春苗。除此之外,跨学科作业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近三年国庆假期作业中,我们融入“国家”这一个大主题,2020向祖国致敬,2021理想照亮未来,2022传承革命精神。李建华校长说到:“用一份作业单突破学生界限,推倒学科围墙,学科得到了融合,作业变得有意思,有意义。”

      “学校的山”“管理的山”“教师的山”“学生的山”“学习的山”,山山相连,连绵不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在李校长的带领下以山的意志和力量,迈着坚定的步伐,去丈量山的高度。我们定步履不停,拾级而上,改变登山人的品格和能力,向高质量学生成长的山峰进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超越语文学科的通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