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74——大学之路

       在为何上大学这个问题上,亚洲与西方人各有偏向:亚洲人认为大学是都要上的,这样才有体面的生活;而西方人认为大学只是其中一个选项而已,只有想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才要上。作者认为这种区别是由东西方大学不同的历史传统所造成。因为中国的教育和考试从科举制出现后开始紧密结合,把读书和做官联系在一起。而西方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直接受领主保护,拥有学术特权,教的内容也大多是神学、拉丁文写作技巧和自然科学,所以学生一开始想的就不是升官发财。而在西方大学里,也分为纽曼式通才教育与洪堡式专才教育这两种理念。纽曼认为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互相交流而成为朋友。教育是要培养有能力服务社会的人,而不是教授雕虫小技。因此反对一开始就教授具体的专业,认为知识面要广而不能过早局限于专业。这种通才教育要给学生选课和换专业的自由,学校也要有实力开出足够多的课程。洪堡则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强调学的是马上就能用的知识,一走出校园就能服务社会。所以很多专业要五年才能毕业,最后两年要学习非常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要花钱建立研究生院。最后,作者介绍了美国私立大学的一些制度,如教授因公开批评而使学校遭宗教势力和资本家的施压,被逼解雇这些教授,从而干扰了学术研究,于是推出终身教职制来保障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只到系一级,负责制订和执行制度。除了职称晋升外,很多事情一律平等,不看资历,非常民主。这也就让行政成本降低,管理公正透明,还维护了教授的尊严和权威,保证了学术自由。而校董会也很重要,它对内负责资金筹集、决策与规划,对外就是学校形象大使,在全世界帮学校宣传,联系各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分享自得到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听本书74——大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