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第6条

“后进生”这个词对所有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词。“后进生”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经历的“后进生”也是数不胜数,转化“后进生”就如医生看病一般,各类病症多样化,其中不乏疑难杂症,这很考验一个班主任的能力和耐心。大部分的“后进生”通过转化是能得到进步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老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后进生”的工作中,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后进生多读一些书?许多老师可能会有疑问,阅读跟后进生好像搭不上边,他们是成绩差,需要恶补基础知识才行,阅读对他们有用吗?有用!十分有用!非常有用!让后进生大量阅读,其实是让他们的智力背景丰富起来,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第二套大纲”。苏老师谈到,他在三年内对小费佳进行了成功转化,小费佳主要是对算术应用题不理解,他的头脑里建立不起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苏老师为他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性极强的练习题,小费佳对这些故事非常有兴趣,每读一个故事,他就思考里面的问题,当他解决了一个问题时,大脑里分泌出的多巴胺令他无比兴奋。正是由这些“惊奇、兴奋、赞叹”刺激了小费佳的大脑,让他的智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了。

智育的前提是兴奋,兴奋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认知冲突产生了,就会刺激大脑去思考,经常性地这样刺激,大脑的思维就会越来越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大大提高了。“惊奇、赞叹”来自哪里?主要是来自阅读带来的认知冲突。大量的阅读会刺激大脑,智力的提升就来源于阅读。

今天我们很多老师对后进生转化的方法就是背诵默写,反复做题。这样机械式的抄写,严重扼杀了孩子的灵性,只会让他们的神经变得麻木、疲惫倦怠,孩子挑战困难的勇气会丧失怠尽。他们会丧失自信和自尊。造成孩子越学越困难的原因是孩子的智力一直处于沉睡期,老师没有去开发他们的智力背景,只是一味地开发“第一套大纲”。

那么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呢?魏智渊老师认为,后进生有三种类型:1.低智商型,2.读写障碍症,3.生命气质导致的功能性障碍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学,不会学,不想学这三种类型。“不能学”主要指智商有问题的孩子,他们接受事物的能力总是比别人慢,高智商的孩子听一遍就懂了,他听了五、六遍还是模糊一片。“不会学”是指他们的态度很认真,但不得其法,在生活中往往看到一些孩子学习很刻苦,但考试成绩却很一般,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一致。“不想学”这一类孩子往往智力水平是正常的、甚至是高出一般人,但他的思想出了问题,他身上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溺爱、依赖、散漫、懒惰等,他不愿意去刻苦,不愿意通过自我努力来得到回报,他只寄希望于别人给他铺垫好前行的路。一般来说,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孩子落后是不应该的。许多家长都是等孩子出现问题后才干预,但已经晚了,错过了孩子的最佳阅读期。魏老师举了杨君(一个高二学生)的例子,他在读初中时就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读了易中天的《易中天讲中国史》,这么多本书读下来,让他掌握了大量精确的历史知识,他学习教材上的历史就显得十分轻松了,因为他的历史智力背景丰富了,他理解起历史来就非常深刻。孩子到了什么季节要种什么菜,施什么肥,作为老师一定要非常清楚,这才能真正把握好孩子的成长节奏,不会处于强烈的焦虑之中。

后进学生如何施加正确而有效的刺激、以便让他们的智力得到提升?主要有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活跃的智力。试想一个整天愁眉苦脸,自我封闭的孩子,他怎么可能对学习有兴趣呢?一个对生活没有目标、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怎么会刺激思维的发生呢?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清楚自己的孩子处在什么位置,智力是什么水平,不要整天活在比较中,焦虑中,严重的焦虑会转化成对孩子无尽的伤害。

对后进生的转化要以长期策略(阅读)+短期策略(知识过关)为主,其实这就是苏老师所说的两套教学大纲相结合,丰富孩子的智力背景和他所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如果一味的以短期策略为主,孩子就会进入恶性循环。现在许多老师的死记硬背,大量机械抄题,学生整天处于抄写的超负荷运转中,他们会感觉到头晕、体力不支,疲倦。时间久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退化,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兴趣。这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只有在班级里营造润泽的师生关系,把阅读做起来,老师无限信任和热爱学生,聚焦于知识的学习。师生围绕在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周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惊奇和赞叹来治疗孩子大脑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让后进生阅读,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智力背景就越丰富,老师教起来就会越轻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第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