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曰29:刘润所说的,万事都有其商业逻辑,到底什么样?

刘润所说的,万事都有其商业逻辑,到底什么样?

一天,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吃午饭,两荤两素,整体偏辣,我媳妇顶着一脑门汗,一口一口地夹着水煮鱼往嘴里塞,实在辣的不行了,就囫囵两口米饭,喝口水,然后接着吃。

当时,我脑子就蹦出来一个问题,一个江苏姑娘,为什么吃辣这么厉害,这明显不合常理,按照得到专栏五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的话说,这背后,一定有其商业逻辑,今天,我们就来屡一下这套逻辑。

1,万事都有窗口期

有一个概念叫做机会窗口,他的意思是,一个机会不会一直直挺挺的躺在那里等你宰割,相反,机会只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出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机会就会越来越淡,直到消失。

比如,共享汽车的机会窗口就是2012年,外卖平台崛起的机会窗口就是2014年,共享单车崛起的机会窗口就是2016年,在窗口期内,所有的资源,无论是资本,人才,以及公众的关注,都会向你集结,可是,一旦超过窗口期,你再想做点什么出来,难比登天。

说白了,窗口期就是雷军说的风口。等风都过去了,你作为一只猪,要飞起来,想想就知道有多难。

我本以为窗口期的概念只能用在商业里,可是,最近我才发现,这是个神概念,居然可以用在个人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的养成上。

例1

在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小孩世界的残忍逻辑》中,我们说到,一个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13岁左右这个时间段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们不再关注是否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认同,而转向寻求同伴的认同,如果他的同伴,是一群上进爱学的小朋友,那他就会好好学习,力争跟上群体的节奏,可是,如果你孩子的同伴是一群小混混,那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大概率下,你的孩子也会向他们靠齐,翘课、打架、抄作业,在这个群体内都被视为“酷”,而认真学习、好好听讲,则会被当成老师的小狗腿,遭人唾弃。

所以,看好你家小朋友的13岁,那是个重要的窗口期。

例2

《人人说谎》这本书的作者塞斯提出过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孩子终生的兴趣爱好,到底是什么决定的,他们测试了大量的指标和数据,发现都不靠谱,可是,其中有一个指标是靠谱的,那就是,在你八到十岁这个阶段,你的家乡的某支球队(无论是什么体育项目的球队)是否夺冠,如果夺冠了,那么这个球队所对应的体育项目,就会成为你终生的爱好。

所以,如果说上面那个case说明了13岁决定了你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那么这个case就说明了8到10岁决定了你孩子的爱好。

例3

麦当劳开店总是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那房租想必会很高,可是,就在这么高房租的地方开店,麦当劳还总是要辟出一个小角落给小孩做个儿童乐园。麦当劳是不是傻?把这块地用来多摆两张桌子不好么?

这背后的逻辑,同样和窗口期有关。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味觉,基本在小时候就形成了,四川的小朋友从小就怕不辣,山西的小朋友从小就抱着醋坛子,山东的小朋友拿着葱,就要找大酱。这都是我们味觉上的记忆。

麦当劳看上的就是这点,他之所以在寸土寸金的地段给你的孩子弄个儿童乐园,是为了让孩子经常去那玩,玩的时候,总得吃点汉堡或者鸡腿吧,时间久了,汉堡和鸡腿,就成了我们舌尖上的记忆。长大了以后,也得时不常的去解解馋。这就是窗口期的威力。

2,谁给你打工,你吃谁的饭

看到这,你估计要骂娘了,我上面这一大串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一个江苏姑娘那么能吃辣”这个问题,相反,我其实是在强化这个问题的不合理性。刘润说的“任何事情背后都有的商业逻辑”,在哪里?

别急,现在就来。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归根到底,就因为四个字,务工流向。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当你走在北上广深的街头,两侧的饭馆,几乎都是以湘菜和川菜为主的,这还没算上餐饮的最大品类——火锅,据说,火锅一个品类,占据了餐饮五分之一的天下。天天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怎么可能不吃辣?

而“川湘+火锅”一统天下的局面,就是由打工者的务工流向决定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中国户籍人口流出比例超过10%的省份一共有6个,按比例高低依次排列如下:安徽、江西、重庆、贵州、四川、湖南。而属于嗜辣地区的四川、湖南、湖北、重庆、江西、贵州、云南七省市,向外输出人口3684.2万人,占全国向外输出人口总数的43%,他们覆盖了中国所有地区。

这些人来到大城市,一个重要的就业出口,就是做餐饮,而他们本来就爱吃辣能吃辣会做辣,时间久了,城市里的人,慢慢就被教育的能吃辣了。

而且,这样的“人口流出地区口味决定人口流入地区口味”的现象,不仅在中国有,在世界各地都有:

美国人越来越爱吃中餐、墨西哥餐、意大利披萨,德国人越来越爱吃土耳其烤肉,英国越来越流行吃印度咖喱,法国人越来越流行阿拉伯人的“古斯古斯”。

这就是口味偏好背后的商业逻辑。

公众号 悍匪邢

你可能感兴趣的:(悍匪曰29:刘润所说的,万事都有其商业逻辑,到底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