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临潼的那几年(1)-我在长庆油田会战的12年(十五)

我在临潼的那几年(1)

----我在长庆油田会战的12年(十五)

1977年9月,我到临潼基地的研究队报到,在计算站工作,因为我没有实际的计算机维护工作经验,计算站安排由王文香带我。

当年我们研究队正在使用国产的DJS-130小型计算机,研制(配套)我国第一套小型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系统将地球物理勘探(采用地震法)所取得的原始数据,经过计算机的加工运算,输出各种数据列表、曲线和图件,以供地质解释的新技术。

当时国内还没有自己开发的计算机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系统,我们的系统的主机采用南京有线电厂生产的第一套DJS-130小型计算机。

DJS-130小型计算机字长16位(2进制),主机速度是定点加法50万次/秒,基本指令22条,可组合成2000条指令,最多能挂接62种外部设备。

小型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系统配置的内存32KB(最大容量,磁芯存储器),系统配置了光电纸带输入机,控制台电传打字机,宽行打印机,磁带存储器,磁鼓存储器,地震磁带转换仪,图像仪(使用专用相纸),字符显示器,纸带穿孔机等外部设备。

我来的时候,系统的软硬件都在紧张的调试中,配置的地震磁带转换仪使用石油部西安仪器厂生产的,还配置了3台1英寸磁带机和1台磁鼓(容量4KB),它们的控制器是自己设计的,以王涤、王文香和马松涛为主要设计人员,元器件采用了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是圆形铁帽,16只脚,焊接时要插入印刷电路板的孔里,维修时要用剪刀把它的腿剪断,要用电烙铁先把断脚拿出来,再把插脚孔的焊锡去到,插入新的元件,焊接,不能有虚焊,更换元器件是要考验我们的判断力和耐心。当年的插件板都有备板,可以先用备板,换下的板子要及时修好。

集成电路芯片是选用在临潼的771研究所(现在是骊山微电子公司,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生产的,771研究所隶属于第七机械工业部(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始建于1965年10月,主要从事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三大专业的研制开发、批产配套、检测经营,是国家惟一集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研究所。当年这里有全国最先进的成套集成电路生产生产线,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研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检测及失效分析的完整产业链条。还有印制板研制生产的完整产业体系,混合集成产业形成了设计、薄厚膜及LTCC基板制造、多芯片组装、测试筛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是全球IT百强“中兴通讯”的创办单位,是我国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先驱和主力军。

771所是我们的邻居,距离我们基地很近,在临潼城区和我们基地的中间。

当年我们的系统配置的磁鼓是立式固定头的磁鼓存储器,磁鼓的调试和维护由王文香、李树和和我负责。

磁鼓存储器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圆柱体磁性表面作记录媒体的存储设备。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数字信息的记录(写入)与再生(读出),由作为信息载体的磁鼓筒,磁头,读写及译码电路和控制电路等主要部分组成。磁鼓筒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精密非磁性材料圆柱,其外表面涂敷一层极薄的磁性记录媒体。电磁转换器的磁头与鼓筒表面保持微小而恒定的间隙(2丝以下)并沿鼓筒轴线均匀排列,在电子电路的控制下进行信息的写入和读出。由于DJS-30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小,磁鼓作为缓冲存储器使用,对信息读取的要求高,磁头和鼓面的间隙只有2丝,我们要反复仔细地调试,如果稍有不慎,磁鼓的鼓面就会划伤,我们经常是坐在机房的地板上调整,一坐就是1-2个小时,折磨人啊。这一期间我还用汇编语言编写了磁鼓诊断的小程序,可以测试数据读取时出错的磁道,也可以锁定到具体的磁头,大大加快了故障的处理。

1979年5月3日,我的师傅王文香和于春生中午1点左右,离开了临潼到河北廊坊报到,参加石油部组织的劳务输出,他们到香港的一家法国石油公司当雇员。王文香走后,磁鼓的维护的工作量就更大了,更忙了。

系统还配置了3台1英寸磁带机,其中1台是备用,磁带机是用来记录原始地震磁带的被预处理(数字化)后的数据和处理后的结果,处理程序要反复读写这些数据。由于磁带的存储数据是采用串行写入技术,所以读取需要的数据要经过反复的定位处理,才能找到要读取的数据,磁带机使用频率非常高,维护工作量很大。磁带机的维护由贺正烈(后调入中原油田)、杨绍业和王洪澄3人负责,1979年10月王洪澄去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了以后他的工作交给了我。

1980年的7月下旬,软件组反映从磁带机读出的处理结果的数据很大,造成照相时出现黑道,我们几个分析原因,是干扰?还是什么问题,后来我在数据读出端的TB加了一个100欧姆的匹配电阻,增加输出阻抗,但测量输出的电压幅度只有1.8伏,有点低,经过反复的拆装实验,提高读出数据的可靠性。这次的磁带机的检修到8月4号才结束,调整了1,2#磁带机的主动轮电机,3#磁带机的-4V电源更换了一只调整管(3AD30),对磁带机的3取2选择器电路板做了修改,用集成电路元件取代了原来的分离元件。磁带机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变压器也经常坏,修理要送到西安,还有主动轮等机械部件经常需要杨儒亮他们来调整。磁带机的故障率是最多的,也是系统中所有外部设备维护工作量最大的。

我们这套小型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系统的调试大概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1978年春节后才搬入新机房。软件的调试更是紧张,有时候一个功能的处理程序调试和运行都需要较长时间,我们负责硬件维护人员每天都安排3班倒,晚上值班就睡在机房的地板上,遇到硬件故障和计算机设备不稳定需要维护,经常是随叫随到,有时半夜也会起来维护设备。

我们自己配套的DJS130小型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系统在1983年获石油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年我们维修工具只有万用表和示波器,测试逻辑电路的工具没有,我就和王涤、王文香一起设计了一个脉冲逻辑测试器,电路板自己腐蚀,打孔,装在一个过去地震队装磁带的小圆筒里,直径大约1.5厘米,高5厘米,在圆筒的盖子上装了红绿2个小灯泡和一根3-4厘米的铜探针,总长度不到10厘米,使用起来挺好,可以带电测试逻辑电路的状态,电路有输出脉冲时2只灯闪烁,如果是高电平红灯亮,低电平时绿灯亮。1980年6月又改进线路,增加了保护线路,使用薄片元件,重新设计、腐蚀线路板。用这个小玩意加快了我们查找故障的速度和准确性。我还写了一份设计原理和使用说明书,这是我从事计算机专业后的第一个作品,也是我写的第一份技术文章。

我的业余时间就是看书学习,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并实行学位制度。1978年3月,我们单位也有几个人想复习考试,因为我国10多年没有招收研究生了,有想法的人还是很多的,集中了一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当年的考试没有复习资料,只有考试科目,1 978年全国首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由各招生单位命题。

1978年研究生考试是3月份报名,要单位同意盖章才行,当年我们的领导还好,同意了我们报名。我报了(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数字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新弼的研究生,准考证是从北京寄来的,编号为“计-11-007”(我还收藏着这张准考证)。范新弼是我国内存储器的首席研究员,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电机系,1951年获美国期坦福大学电子学博士学位,在电子器件的研究与应用上获8项美国专利。领导了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和以后的多台大型计算机的磁芯存储器和研制工作。开创了我国磁芯记忆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领导了半导体存储元件的研制。因为我在学校的毕业设计是磁芯储存器的扩充,工作又是维护外存储器磁鼓,所以想考自己熟悉的技术。

1978年5月5日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我的考场是在临潼师范学校,考试的4门课是日语、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计算机原理和电子技术,好紧张。由于复习的时间短,底子差,基础薄弱,我名落孙山。1978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6.3万人,考试录取了1万人。

我们的系统运行后,工作还是很紧张的,除了每周的周日有需要去临潼市区或去华清池洗澡,基本都是看书学习,单位里有几个老大学生英语好,自发的组织业余时间学习英语,教师有谢水芳等,他们都是义务授课,没有课时费,每天晚上有1个小时的课,我们都是自愿去上课。每个月我们单位的车还拉我们到西安一次,买点日用品,转转商店,我去的最多的是新华书店和外文书店,它们都在西安的东大街,当年买的一套全英文的影印本新概念英语教材(4本)现在还在我的书架上。西安的东大街是市区商业最繁华的地方,我们每次去西安,中午多是在东大街的白云章饺子馆吃饺子, “羊肉饺子香,就数白云章”。这里最具特色的是羊肉白菜饺子,还有牛肉韭黄馅的,在这里吃饺子服务员会给你端一碗饺子汤,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西安著名的羊肉泡馍倒是吃的很少。下午要回去了,大家在约定的时间到外文书店附近等车。临潼到西安30多公里,开车要1个多小时。

临潼的夏天天气热且干燥,特别是1979年的8月份,有一周的时间每天的温度都在39度,有2个星期每天只是上午上班,下午休息。我们住在顶楼,每天宿舍温度更高,宿舍只有电风扇,有时热的睡不着,就到机房睡在地板上,夏天队里还会拉一些西瓜,每人分几个。晚饭后几个爱好篮球的就去打一会球。

1978年的临潼冬训,地调指挥部工会组织了篮球赛,我被聘为裁判员,但我还是研究队的运动员,在一次球赛中我的左眉骨被撞了一下,流了很多血,冬天皮肤脆,碰撞后皮肤容易开裂,队里赶紧派车把我送到临潼人民医院,左眉骨封了4-5针,现在还能摸到伤疤,只是被浓浓眉毛遮住了看不见。

1979年的6月11-12日2天,我们研究队组织员工帮助当地的生产队抢收麦子,我们主要是把已经割下的麦子运回来。

第一次研究生考试后,我考研的心没有死,还想边工作边复习,再考一次。我们考的是数学一,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考试的内容是最多的。我去信浙江大学我的老师何志均,和他交流我的情况,他鼓励我不要放弃,他还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借了高等数学的教材,让我复习。1980年我又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微型计算机”方向杜毅仁老师的硕士研究生。5月9日下午去渭南,住在县招待所,10-11日在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参加考试,1980年,政治理论课和外国语(英、俄、日语)首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我报考日语,还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等3门课程是上海交通大学命题。1980年7月26日收到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的王洪澄的来信,告知这次考研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录取分数,计算机原理这门课考了89.5分,再一次名落孙山。

1980年8月24日,地调指挥部人事科的干事史华来临潼,传达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转正定级的文件,我们定为技术14级,陕西临潼属于8类地区,我们的月工资51元,但当时我们的工资已经53.40元了,这之前加过一次工资,工资政策是就高不就低,所以我的技术级别是14级,但工资高于技术14级。

2020.05.19日农历庚子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忆记于杭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临潼的那几年(1)-我在长庆油田会战的12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