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华记忆

2001年9月,在师傅梦钧女士的带领下,我带着砂子塘小学第一届全日制寄宿班里的39名同学,来到了位于洞井镇天华村的砂子塘天华寄宿制学校。那一年,我24岁;砂子塘天华,零岁;我的第一届寄宿班的学生,刚好8岁!

二十一世纪初的洞井镇天华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是一片静待开发的热土。学校四围除了农田,就是菜地,偶尔有几栋村民的自建房零星地散落。学校紧邻圭塘河,河的对面是红星商贸城,河的这边是我们的学校。学校南墙近边有一线通往植物园的别墅,这应该是当时最好的建筑。偌大的校舍、为数不多的师生,远离城市喧嚣与繁华的我们,静静在一起,努力办一所让师生幸福的学校。

2001年刚成立的天华,可称得上全省占地面积最大,校园环境最美的学校。只是当时周边的环境与配套都不完善,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繁华的街市,唯有一条仅容两辆汽车相向而行的道路。“天使之圈”是天华一道流动的风景,因为学校地处植物园附近,自然环境良好,但凡师生户外所到之处,头顶上皆有一圈蚊子萦绕,形成一个有型的环,我们戏称“天使之圈。”

学校3月开始建设,8月底完工,除开管理团队以外,几乎全是年轻人。还记得学校建成后的第一次开荒,本部开了两辆大车,前来援助。老师们每人负责一块区域,有的用清洁刷,有的用清洁球,还有的用抹布……和着盐酸使劲在瓷砖地板上擦拭。就这样,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天华学校开荒成功,我们终于达到了开学条件。

2001年9月10日(周一),教师节那天我们正式迎来了第一批孩子。我班上的39名娃娃还好,已经在本部过渡了一年,还算适应。其他的老师可没我幸运,一半的孩子扯着爸爸妈妈的衣襟不愿分离,一半的孩子没有寄宿经验,要从头教。新建校学生不多,老师自然也不多,加上几乎全是新手上路,除开激情与热爱,最缺的是经验。还记得陈老师改编的歌曲《天华之夜》,在最难的时光里,在最艰苦的岁月,我们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造美好。虽然工作与生活都很辛苦,但我们还是会自己找乐。办公室足有一间教室那么大,焦焦姐、思思姐、丽萍、桦桦和一波……坐了8个人。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们还多。幸亏有焦焦姐姐,五香嘴加开心果的加持;思思姐和向群哥,一天到晚甜言蜜语秀恩爱;一波、丽萍每周两次探亲,办公室里总是瓜果飘香……我们一群年轻人,大家相互支撑、彼此赋能,由青涩走向成熟。谢谢姐姐、同事们给予的力量,有大家真好,有天华这一段经历真好!

直到今日,自己走上管理岗位,才深知天华创办之艰难与不易,才知师傅的担当。在天华,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接车、第一次送车、第一次被村民堵路、第一次周边的一所民办学校倒闭……正因如此,我们的行政团队更有目标,教师团队更有力量。一定是上级部门不遗余力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天华;一定是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才有了今天天华;一定是一辈辈天华人的接续奋斗,才成就了今天的天华!如今,砂子塘天华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长沙民办教育史上一段辉煌的记忆,祝愿砂子塘天华学校正式更名成功,也祝愿砂子塘天华教育越办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天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