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的《女心理师》,道出了多少中国父母的悲哀?

随着《女心理师》的热播,很多争议话题也被送上了风口浪尖。需要教育的不光是孩子,还有无所适存的父母!

孩子只是一张白纸,至于怎么画,画什么?全在于父母。与其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倒不如先教育好父母自己。

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一个需要心理医生的孩子背后,都是病态的父母。

1.尤娜的屡次轻生,其根源在于父母

尤娜本是天之骄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生活条件优渥,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在准备高考的这一年,一切都变了!

尤娜开始走极端,偷几块钱的薯片,嫉妒同学小哲的优秀,通过自残陷害小哲;为了留住父亲,不惜割破自己的手;为了引起父母的重视,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直到被母亲看到,睡梦中的尤娜扇自己耳光,她才感觉的事情的严重性,带她看心理医生。

贺顿作为资深,专业的心理师,很快便察觉到了尤娜的心思。她的自残并不是因为校园暴力,而是她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重新能够在一起。

可惜父母并没有领会到尤娜的用心良苦,直到贺顿通过测试,才点醒自私的两个人。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屡见不鲜。总说是为了孩子好,啥都不告诉孩子。其实孩子比大人有眼力,稍微的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会察觉到。孩子也比大人勇敢的多,知道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随着孩子的成长,不能总把他们当小孩来对待。要给他们足够多的信任和尊重,确保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

2.蒋静暴饮暴食的背后是不肯放手的妈妈

蒋静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们母女俩,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妈妈虽对蒋静寄予厚望,但由于丈夫抛弃过自己。妈妈在给蒋静创造优越成长环境的同时,又害怕被自己的女儿再一次抛弃。总是逼着女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把女儿禁锢在自己的建造的牢笼里。

女儿喜欢架子鼓,但母亲非逼着女儿学习钢琴。女儿练琴练的十指流血,母亲丝毫没有心疼,而是非常的理所当然。教育女儿常常是给一个巴掌,然后再给个糖哄哄。

女儿长大了喜欢披着头发,穿坎肩,热裤。但妈妈不喜欢,总是让女儿穿裙子扎马尾。就连女儿喜欢吃零食,也只能偷偷的吃。

女儿都三十岁了,和朋友一起去玩会儿,妈妈也要搅和,生怕女儿被别人拐跑了。妈妈的控制欲太强了,最终把女儿逼得只能通过暴饮暴食来发泄内心的不快。最后,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通过贺顿的开解、治疗,蒋静最终走出了阴霾,妈妈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父母爱孩子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爱得太多就会成为孩子的包袱,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剥夺了他的自主权利。

请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总结:父母总以为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殊不知,爱之太过,就是害之也!

其实,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欢迎有想法的你,来评论区讨论

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热播的《女心理师》,道出了多少中国父母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