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自己就是孝;日常修炼自我的三个路径

爱惜自己就是孝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得了重病,将学生召集起来,说:“同学们啊,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看看受过伤没有,我一生谨慎,总是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如果我现在去世,那我的身体就再也不会受伤了!”

曾子生了一场重病,可能是刚刚从昏迷当中醒过来,急忙对门人弟子说“启予足”。

“启”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快把被子掀开,你们看看我的手和脚还在不在;第二种解释是,把我的手和脚抬起来,我要看一下我的手和脚。因为他才苏醒,还没有知觉,需要让别人帮自己抬抬手、动动脚。

为什么曾子会这么在意自己的手脚,因为它极其孝顺,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损”的原则,认为保重身体是孝的关键,如果把父母赐予的身体损坏了,就是不孝。

曾子说:“《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形容生命悬于一线的感觉,也是形容自己对生命小心谨慎,好像站在深渊的边上,又好像站在薄薄的冰层之上。

这一段给我们的启示是,保重身体,爱惜生命是多么重要,不仅是为了健康,还是孝顺的体现。





日常修炼自我的三个路径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来探问,曾子对他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仁善。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个:表情动人,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脸色严肃,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谈优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至于其他礼仪方面的事,自会有人负责。”

此时鲁国是季孙、孟孙、叔孙这三家当权,其中孟氏的继承人叫孟敬子。

曾子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被很多文学作品引用。人之将死,他的感受自然和平时大为不同,说话也理应更有分量,更有意义。曾子这样说,是为了让孟敬子重视他后面的话。大意是:我今天已然如此了,没必要骗你,我想跟你说说掏心窝子的话,讲讲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曾子说,君子学道,最重要的是三件事:第一件事叫动容貌,第二件事叫正颜色,第三件事叫出辞气。

这三件事放在今天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第一印象管理。初次见面,你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动容貌”是形容肢体语言,“正颜色”是形容表情,“出辞气”,是形容语言。

人和人聊天的时候,不仅仅是进行语言交流,肢体和表情也会参与互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非语言信息”来判断一个人语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比如我们和某人聊天,对方滔滔不绝,说得很开心,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表情发现他并不可信。

曾子所讲的“动容貌”,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如果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得足够好,就没有人会怠慢我们、质疑我们。曾子认为,在沟通中,肢体语言应当放在第一位,这跟我们现在传播学的研究竟然不谋而合。传播学认为,人与人的沟通中,肢体语言会传递更多的信息。

“正颜色”指的是表情要端庄,要极为认真,对方才能对你产生信任。

“出辞气”,指的是说话要文明、体面,不要恶俗,不要带有戾气,最好要有一点书卷气,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意思是像你这样的贵族,不需要去管理那些琐碎的礼仪流程,由专业人士去安排就够了。你要做的,是管理好姿态、表情、语言,保持端庄和威仪,这才是重要的。将这三件事做好了,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别人才会尊敬你,相信你、认可你。

曾子在临终时,郑重其事地留给孟敬子这三句话,告诉他一个人应该怎样端庄、得体地立足于社会。

我们要在修为上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符合规范,不粗暴、不张扬,保持温和典雅的形象,说话得体而真诚,这样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有的人可能认为日常的修为不重要,腹有诗书才重要。但我们要知道,读再多的书,只有践行才是最有意义的。我们要在日常的行走坐卧、待人接物中去练习、去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

行走坐卧,皆是修炼。曾子说的这段话,并非不咸不淡。这句话看似缺少深刻的哲思,却是每个人立足于世都必须重视的。

感悟: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表情及言谈,日常生活,行走坐卧,都是修炼。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惜自己就是孝;日常修炼自我的三个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