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给以难受的电击,狗逃避不了;多次实验后取消逃避障碍,仍给以电击,此时狗本可以逃生,却非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自此,这一著名的心理学概念与这只“无助”的狗紧密相连,并提出了关于无助感的创造性理论,他发现不论是动物还是人,在持续的失败情景中容易“学习到”无助的感觉,即使到了新的情景中仍旧保持这种“无助”而不进行新的尝试,是一种被动的消极行为。

习得性无助还具有扩散效应——看到别人多次遭受挫折,自己也会产生“无望”的感受。

人为的选择积极,正能量的事物去接触很重要,我们都有过看一部悲伤电影、书籍、故事而产生惆怅思绪的时刻,如果持续发展的话,或许这也是习得性无助的一种吧。

为什么今天想着重说一下这个概念呢,是因为人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中,那种无助、挫败感人人都有,但是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在下一次仍旧就相同问题习惯性逃避,就是习得性无助了。

“大多数人不具备关于他们自己的意识,不具备连贯性的观念,他们不是依据精神特质而存在的。他们的生活,要么在一种孩子气的天真中,要么在琐碎无聊中,这一时他们做出某种善的举动,下一时又做出某种荒唐的举动。他们如此周而往复:他们在某一个下午是绝望的,可能是三个星期过后,他们又是快乐的家伙,而后又是一天的绝望。”

我知道当一个有自我意识、有责任感、有精神追求的成人,让每天的生活都具备一种连贯性,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您遇到习得性无助时如何应对呢?请问您有什么方法愿意分享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