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景,大作用——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学习心得3


读原文:《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

课题5 用温度计引入负数,并不理想

课题4 忽视“包含除”后患无穷

写心得:

读完这两节,最大的感触是: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学习素材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易于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揭示,最后再将所学数学知识实践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一是关于负数的引入,很多的教材都是用温度计引入,文中作者通过对比三个版本的教材提出了不同的思考。负数的根本属性是“意义相反的量”,所以弄清什么是“意义相反”就会显得特别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主要有两个类型:“自然意义上的相反”和“人为规定的相反”。而温度是人为规定的相反。需要提前给出0点,然后在界定正负数,这也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所以建议从学生好理解的情境入手。比如家庭的收入支出,游戏的输赢,这种既常见又是动态变化的模型更容易理解。其次在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正是我们古代刘徽《九章算术》中的思想“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我们还可以利用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弘扬中华文化。


二是关于“包含除”。除法和分数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而平均分分为两种“等分除”和“包含除”。知道总数和份数,用除法求每份数,俗称“等分除”,知道总数和每份数,用除法求份数,也就是总数里包含多少份,俗称“包含除”。在除法的定义中,两种除法模型一样重要。但是通过对比各种版本的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出现的平均分太多,包含除太少。

从生活实际来看,平均分的情境适合整数的除法,平均分的数量都是自然数,但是对于分数除法,就说不通了,因为好多生活中的数量是不能有半个,或者分数个的。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对包含除的需求还是非常有必要,建议老师可以灵活应用教材,多找一些包含除的情境充实在课堂中。让学生多角度多封面来理解包含除,真正能够学除法,用除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情景,大作用——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学习心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