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沟通是一场“跨文化交流”

《听懂另一半》这本书很实际,作为两性研究方向的经典著作,作者划分了很多小标题用来阐述两性沟通,用大量具体案例解析两性沟通的问题。作者认为,两性之间似乎先天就存在着语言差异文化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两性不同的社群文化产生,不同的社群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性别方言”,两性沟通便成了一场“跨文化交流”。

“我们对他人的言辞和行为的反应是由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感受引发的”

还记得看《再见爱人》第一集时,印象最深的是处于离婚冷静期的那组嘉宾,两人年龄差距略大,妻子讲了一件事,令人深思。丈夫是编剧,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待在工作间埋头创作,妻子几乎找不到机会和他交流,两个人像合租关系,因为在乎,妻子就想获得他的关注,用她的话说就是不要多,只要感受到自己被他需要就行。于是进了他的工作间,丈夫觉得被打扰了,有些生气,女孩压抑着委屈跟他说,你能抱抱我吗?丈夫说自己很忙,妻子又说,就一分钟。于是丈夫就抱住了她,等一分钟到了时,丈夫拍了拍女孩的肩膀,示意到时间了可以出去了。

妻子说这个事情时止不住地哽咽,表示感受不到爱,感受不到关注,丈夫也承认,因为每天为了工作耗尽了精力,确实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情,他觉得安安心心过日子就够了,妻子要的那些太不实在了。

这段情感关系里,妻子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亲密感受,觉得丈夫太冷漠,丈夫认为妻子不切实际,自己不被理解。他们的区别在于焦点和程度。一段关系中,男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求更需要解决,而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对女性而言更重要。

《听懂另一半》的作者黛博拉•泰南在书中说,如果女性使用的是有关人际关系和亲密性的语言,而男性使用的是有关地位对等和独立性的语言,那么两性对话就成为了一种跨文化交流。

男性群体中是有等级结构存在的,势必要存在一个领头羊,女性群体则由亲密关系决定相处方式,谁跟我要好我就跟谁玩。这就造成了两性相处时,男性更倾向于自己解决自己的事,而女性更愿意与另一方多一些交流和讨论。于是女性就被贴上了“唠叨”的标签,男性也被认为令人费解。

这是因为女性希望自己表达的意思被男性理解配合,而男性觉得女性的措辞是在“强迫”“要求”他们,感觉尊严受到了挑战。定位不同,关系不对等,交流就成了灾难。

“我们不一样,你有问题,我有解决办法”

前两年网络上有个很火的小测试,女孩发给伴侣这样一句话:我吃药的时候看了一个新闻。如果男孩的关注点在“新闻”则中了招,表示他不在乎女孩。

这个小测试看着是一个思维陷阱,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所以才会被拿出来做测验。

举个例子,女生抱怨工作太多太辛苦,男方直言先是那是工作方法不对,然后巴拉巴拉讲述如何有效处理工作。于是女方就懵了,她想要的是一句安慰,但却得到了一节课。

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表现出,当两性沟通时,双方都期待着不同的回应。男方的方式是通过解决烦恼的根源间接解决对方的不良感受,而女方期望的是自己的感受得到理解和支持,男方的方式只会让女方觉得自己被教训了,自己能力差。

泰南在书中提到,女性习惯于倾诉遇到的问题,信息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她们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从而巩固亲密关系,但男性遇到问题则会试图解决问题,不断的抱怨只会令人烦躁。同时,在两性关系中,提建议的人会让人觉得更有知识更有能力,站在了更高的等级,会让另一方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这样的差异形成了不对等性,也使得两人的距离越来越大,矛盾也越来越严重。

这本书的关键词在于“对等性”,不管是两性对于自身的定位和框架,还是遇到问题时的态度和方式,以及背后的目的,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其实就是关系不对等,当沟通出现不对等时,矛盾必然就存在,所以,互相理解是一段关系最重要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性沟通是一场“跨文化交流”)